张 帆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 404100)
在基础性疾病覆盖面扩大的状况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其以患者存在持续的心功能衰竭状态为主要病症,且具备稳定、恶化或者失代偿等特点。且慢性心力衰竭会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不当或者疗效欠佳时,该种疾病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严重的限制,进而诱发其他难治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缓解患者心肌机制为主要目标[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对常用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并就其对BNP水平的影响加以分析。
将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纳入本次研究,并按照盲选法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缺损;患者意识清晰,能够自主配合临床工作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男∶女=22∶17,年龄介于4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8.27±3.42)岁;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男∶女=21∶18,年龄介于41~70岁之间,平均年龄(48.62±3.54)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可比。
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在确定病情后,给予常规治疗,以利尿剂、洋地黄等用药为主,保证患者休息充分与饮食健康。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依那普利治疗,在开始用药时,每日2次,每次2.5mg。在持续用药3~7d后,增加1倍的用药剂量,每日3次,具有剂量与患者临床症状保持一致,控制在10~15mg/次。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50mg,沙库巴曲24mg:缬沙坦26mg)治疗。开始用药剂量为每日100mg。在使用后,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适当地增加剂量,保持在每日200mg,分2次用药。
两组患者持续用药6个月。
对两组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进行检测和记录。且以NYHA来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4],根据患者心功能改善与临床症状变化,来进行治疗效果分层。患者心功能提高2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为显效;患者心功能提高1级,临床症状好转,则为有效;如果未达到上述指标,则为无效。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作为临床上的典型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可根据其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5]。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且在发生早期多难及时就医。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受损,病情恶化,很容易转变为急性,从而危及个体的生命安全。在常规治疗中,多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来进行用药,疗效一般。患者的心功能无法转归,自然,病情也无法好转。依那普利作为一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能够达到舒张心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从而使得患者的心功能相对恢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作为一种复合药物,其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其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钠片按照1∶1的比例制成[5]。该种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阻断患者血管紧张素和抑制脑啡肽酶,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79%,这与王春葆研究中,研究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依那普利)总有效率76.00%,存在一致性,可靠。BNP作为一种心室功能障碍评价指标,其在患者室壁张力增大时,分泌量增多,BNP水平增高,反之在治疗效果较好时,其会降低。因此,无论是王春葆的研究还是本次研究,其治疗前的BNP水平都高于治疗后。且在治疗后,观察组或研究组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BN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