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摘 要】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节奏明快,容易记忆和传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诗教学,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诗人生活背景、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文本内涵解读、组诗教学的意义、写作方法的习得等方面,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本质和内涵的理解,领悟古诗凝聚的文化精髓,从而打破现在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古人云:“不学诗,何以言。”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节奏明快,容易记忆和传播。古诗在以往的教材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现在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古诗的比例比苏教版教材有了更大的提高。这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可见,古诗学好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传统和机械,对古诗的教学较多还停留在学生能背诵即可、能默写即可、能说出意思即可。这样子的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学生对于詩文内涵和诗人情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本质和内涵的理解,领悟古诗凝聚的文化精髓,从而打破现在的教学现状。本文将以王冕的《墨梅》为例,谈一谈古诗教学的四个“深入”。
一、了解作者,深入剖析诗文背后的故事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故事,是诗人的生活和时代背景的缩影。以《墨梅》来说,诗人王冕生活在元朝,幼年生活贫困,靠自学成才,成名后许多人邀请他做官,但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不愿入仕。在教学中,教师要仔细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王冕的生平、了解跟他相关的一些故事。学生只有对诗人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后,才能真正理解他写这首诗的原因。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时,多次引入了史料记载,多次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和诗句去探寻王冕拒绝做官的原因,探究“朵朵花开淡墨痕”的真正意义。学生品味出来了“淡”字的内涵,不仅是墨梅的颜色,还是作者淡泊名利的体现,为学生后面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诗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学生很难对诗人、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循序渐进,了解作者,剖析诗作背后的故事,选择有用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展现,才能帮助学生学得更深、更扎实,使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二、解读文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的精华
对古诗的解读是学习和理解诗文内涵的重中之重。如果教师解读不到位,学生学得就浅。反之,学生学得就充实、有意思。一般教师在解读《墨梅》时,往往看到的是一种梅花,因为王冕画的梅花。但是王崧舟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就发现了三种梅花,即“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这样一下子就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层层深入,从实到虚,从虚到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家中梅”结合洗砚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感受王羲之的勤奋刻苦。同样是洗砚池,“吾家洗砚池头树”何尝不是王冕激励自己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呢?“画中梅”结合王冕的画,学生慢慢发现了水墨色的梅花也暗藏玄机。水墨色的梅花跟王冕有关。梅花是清雅的,而王冕是高洁的,两者内在统一。“心中梅”结合“香气”和“清气”的讨论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大部分描写梅花的诗都是写梅花的香气,但王冕写的是“清气”。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许多耐人寻味之处,比如,“香气写的是花,清气写的是人。”“香气是闻出来的,清气是人品出来的。”“香气是每个人都能闻到的,清气只有高洁的人才能品到。”……
三个层次的古诗教学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在发展、鉴赏能力在提高。古诗言简意赅,每个字都有可能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点,教师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精准解读很关键。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汲取更多文化的力量。
三、组诗阅读,深入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
许多诗人在创作时对于同一种事物、同一种主题的诗会有多首,比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首。王冕对于梅花也是写了许多诗作。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墨梅》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他给学生出示了王冕的另外一组诗《素梅四八》《素梅十九》《素梅五六》,利用这几首诗的关键词句和《墨梅》产生关联性,加深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深刻体会到作者的高尚人格和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于“墨梅”和王冕的形象也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一堂课时间有限,组诗教学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感悟课文中古诗表达的情感,也有利于他们课后去自学其他的古诗,拓宽了教学的外延,促使学生能够更自主、更灵动地学习。
四、写法学习,深入学习同类诗文的表达
古诗教学除了能让学生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为现代文的写作提供指导。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夸张的魅力;“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体现了白描的真实。《墨梅》同样有着它的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在学完古诗以后,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墨梅”即是王冕,王冕即是“墨梅”,王冕是借用“墨梅”的“淡”、“墨梅”的“清气”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品格。学生认识到这种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后会在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时,无论是古诗,如于谦的《石灰吟》;还是现代文,如吴伯箫的《早》、朱光潜的《广玉兰》等文章,都能学以致用。在学生今后的写作中也会留下痕迹,为提高写作能力提供帮助。
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写作手法的习得,写作手法的习得也能促进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所以阅读理解和写作学习在一些古诗教学时可以融合渗透,这对学生的理解、表达、鉴赏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应该在立足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创新,在“解诗题、明诗人、悟诗意、能背诵”的老四部曲上,能够深入进行对作者生活背景、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文本内涵解读、组诗教学的意义、写作方法的习得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让古诗真正的魅力显露出来,让古诗教学走向深处、走向远处。这样学生才能对古诗产生兴趣和热爱,才能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真正有所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 ——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9(3).
[2]沈华英.小学古诗链接式阅读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