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洁
【摘 要】语文课程一直是各个阶段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观,引导学生敢于发问、主动发问、善于发问,掌握提问技巧。在语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如今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对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为小学语文课堂迎来了创新,其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环节不仅要传递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升质疑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敢于针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思考课本中的知识点。从第二个方面来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文本的内容,继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现,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体现。从第三个方面来看,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身心得到放松的环境中才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才能够提升。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备课,备课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整堂课的教学更加的生动、高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融入基础的教学资料之外,还应该将课堂环节创设的情境融入其中。通常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问,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创设一些新奇真实的情境,学生内心产生了想要探究的意识,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就可以用小标题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内心产生一个疑问,引导学生将思维逐步转向探究文章内容,继而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提问:“少年闰土和成长在高墙深院里的作者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闰土做的这些稀奇事你们想不想也亲身体验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稀奇事,体会其中的乐趣,去看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教师随即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进入情境,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开始纷纷叙述自己对闰土这一人物性格的分析:“从闰土捕鸟的动作我看出他的经验十分丰富。”“从闰土刺猹的动作我读出了他的聪明能干。”“从闰土见到的跳鱼儿我知道了他见多识广。”……
在整个环节中,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设疑,学生生疑,带着疑问去阅读、学习整篇文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营造提问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疑问。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窃窃私语,就属于扰乱课堂纪律,学生通常也不敢质疑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尤其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对此,新课改提出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这样才能逐渐积累提问的技巧和经验。
例如,在学习《穷人》时,教师首先需要缓和课堂提问氛围,激励学生通过阅读全篇课文,提出疑问,再共同交流,探讨。为了促进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可以先让发言踊跃的学生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质疑”,如“桑娜家的生活条件,桑娜的心理活动,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等。接着引导发言不够踊跃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问题。如“为什么他们这么努力,却还是那么穷?”“为什么桑娜把孩子抱回家,会那么担心和恐惧?”“文中的桑娜和渔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提出问题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较肤浅,教师也不要否定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养成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3.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主动发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心生疑问,敢于提问即可,还应该传授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问得巧、问得妙。学生通过正确的质疑方法先将心中的疑惑用语言表述出来,再深入探究问题的提出是否有价值,继而进行筛选。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培养问题意识通常是从教科书出发,教师要针对教科书中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中心思想提出疑问,或者是教会学生直接对课文的题目质疑,或者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矛盾点来质疑,也可以借助每篇课文后的习题,通过质疑,再一步步去探索解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在柏林》时,教师可以对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如根据标题提出疑问:“在柏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取这个题目?”根据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语句提出疑问:“文章中连续两次写到这位老妇人数着一、二、三的场景,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从文章结尾的写法提问:“文章末尾静得可怕是用了什么写法?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深刻的内涵呢?”
通过对文章标题、文章关键句以及文章的结尾质疑,引导学生在分析一篇文章时,要注重看标题、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末尾处所展现的情感。教导学生正确质疑,启发学生迁移使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提升基础认知,使学生善于发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使学生产生疑问、敢于提问、有效会问之外,还要善于提问。让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而并非有疑问就提问,一定要注意提问是否得当,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是否跟课文紧密联系,是否能有效解决,等等。如哪些疑问是只要通过阅读就可以找到答案的,这就是最简单的基础提问,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哪些是通过查询工具书即可解决的,这就是查找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可以通过探讨自行解决的;哪些是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才能解决的,这就是探究类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能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如“這篇课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需要查找资料来解决的问题,如“见微知著、无独有偶、司空见惯这些四字词语是什么意思?”要借助老师的分析和指导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文中举了三个科学家的事例,而不是一个?”前两个问题学生自己提出后即能通过自学顺利得到答案,但第三个问题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举例论证这种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
不同等级问题的提出,都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训练,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一步步加以引导、深化,才能够逐步养成,继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先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产生疑问;接下来可以通过创造相应的提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问;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质疑方法,令学生会巧问妙问。最后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提问认知,提高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