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怡
〔摘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创新的新趋势。中小学生属于消极体验易感人群,危机处理能力较差,但是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却面临着较大的建设困难。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再从疫情看建设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后对后疫情时期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五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危机处理
一、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期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受专业队伍、课程建设、工作方式、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发挥效果有限[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其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延伸拓展,是适应网络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创新的新趋势[2]。
相对于高校学生及社会群体,中小学生属于消极体验易感人群,心理更脆弱,面对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更差。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家庭争执等而跳楼自杀的案件层出不穷,多个事件暴露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疏漏,体现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需求。
但是,在中国知网搜索近十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献,其中约2/3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的期刊论文。疫情期间,社会上借助互联网提供自助式、求助式和主动式服务的“互联网+”新型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也获得了诸多认可[3]。相比于普遍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各高校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不断形成的社会,中小学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经费、师资、技术等原因面临着更大的建设困难。近几年仅云南寻甸县依托定点扶贫高校和社会各界资源,设计建构出县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4],更多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尚未较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
二、疫情期间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情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均受到影响,不但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应激反应,而且出现了学习能力下降、学习适应力不强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恐慌焦虑情绪问题(过分害怕和担心自身身体状况;因过于紧张而无心学习)、抑郁绝望情绪问题(因疫情而感人生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担心身边有人无法及时就医或就医但无法治愈)、不良行为问题(过于沉迷依赖电子产品)、家庭问题(长期居家易与父母产生矛盾)[5]。而同样因为疫情,中小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心理教师或心理医生面对面的帮助,使得这些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
随着“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出台,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也必须从普通课堂教学转移到网络用“心”战“疫”。这样的变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暴露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化方面的缺失,但同时也促进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疫情期间,广东省中山市各中小学对全市师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调查,开通近200条心理援助热线和线上咨询平台,组织全市中小学200多个专业心理教师组织研发并全面上线“停课不停学心理”系列心理网络微课。重庆市两江新区各中小学通过成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小组、自主开发线上课堂、开展线上心理疏导、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教师团队等方式,提供心理辅导、危机心理支持与服务,织起一张科学温暖的“心理防疫”网[6]。
四川省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编问卷对122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停课不停教”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心理辅导的内容排前三位的是情绪管理、生命教育、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的形式调查中,100%的教师选择了推送各种心理防护资源,47.54%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极少亲自上网课和讲座;教师主要通过推送教学资源、组织收看平台资源进行教学[7]。
三、从疫情看建设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科技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科技不但提供大量信息资源,而且使得问卷调查线上咨询等更加方便[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未来要结合互联网和学校心理学服务进行研究,而根据疫情期间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与应用来看,这显得更为重要。
(一)时代发展必然
网络科技发展迅速,对于00后中小学生而言,网络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远比仅从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信息丰富。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冲击下,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式微,“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疫情期间,网络技术更是对于疫情防控心理干预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全国范围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网络线上咨询平台的构建,这些都需要技术的支持。
(二)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增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開发学生心理健康潜能,净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中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计划》等文件都对课堂与网络的结合做出了指示。疫情期间《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也对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做出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也应跟随政策指引。
(三)突破时空限制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固定的上课或咨询的时间和教室。若学生在校外遇到心理困扰想求助教师或想得到相应的心理建议,大多只能等到校再联系教师。但学生出现心理困惑的时候不一定在校内,特别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与教师几乎无法面对面接触,学校建设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及时地得到心理援助。
学生即使不能很快得到教师一对一的咨询辅导,也能够在特定的学校建构的网站上看到科学的经过专业心理教师筛选的相关信息资源,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搭建本校网络心理治疗干预平台,让学生能够直接在网络上获得CBT疗法等结构性强的计算机化心理咨询。
而且,心理课以及心理健康的相关信息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40~45分钟内,而应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及有心理帮助需要时,就能够接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信息。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动性和自由度[9]。
(四)联系家校社会
对于家庭、社会和学校而言,建立网络平台能够使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讯,有利于学校、家庭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学校要帮助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家长解决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作为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补充,利用网络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已成为一种趋势[10]。如疫情期间,为了指导家长化解亲子冲突,广东西江实验学校利用学校公众号给家长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相看两不厌——孩子居家线上学习期间如何化解亲子冲突”。
(五)缓解抵制心态
如今,虽然部分中小学生不会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束缚或受他人影响,害怕被同学、朋友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因而即使来到心理咨询室也难以打开心扉,甚至不愿进心理咨询室,结果错失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影响自身身心健康。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避免这种情况,提高中小学生及时主动寻求心理援助的意向。疫情期间,众多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可方便其得到教师的帮助,积极做好心理疏导,确保疫情期间自身心理健康。
四、对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增强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强调感染学生情绪,丰富学生内心。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资源有限,仅靠PPT、小视频等不足以满足当代中小学生的课堂需求。网络上经过心理教师筛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增强情绪体验。所以,依托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增强学生对于各主题活动的感悟,丰富体验式学习教育,获得更强的情绪体验,触及学生内心,具有较强的代入感。
(二)在地化和本土化
疫情期间各校存在疫情心理课程缺规划、资源偏理论、辅导重讲授等问题,难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学生应激心理。因此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和内容,如,开发基于校本的心理拓展课程[1]。并且由于各地各校的学生有共性也有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需求,建立与需求相符合的网络平台。
(三)联合互补体系化
不但要形成线上网络与线下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形式互补、内容统一、共同促进、相互渗透配合的双轨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1],还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专家为引领,以社会专业机构为辅助,以家庭亲子教养为支持的“五位一体”心理援助体系[5]。这样的课堂与课外、网上与网下、直接与间接地立体化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顺应网络时代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
(四)学习借鉴新方法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时代学生思想变化也快,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网络心理学、网络社会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的学习;针对时间紧又羞于求助的学生,应提供并指导他们学会运用网络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等[12]。但是也要记住,技术变革并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解决学生心理困惑问题才是[1]。
(五)抓住网络心阵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信息管理等部门和学校要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充分抓住网络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的积极影响,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小学生成长与网络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同时网络中充斥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甚至有诸多不良信息伪装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阅读和学习后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抓住网络阵地,让学生学习、触及真正的、受到监控的、有益身心的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学生所接触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尽管网络学习的优势不断显现,但是实际上,学生将网络与娱乐联结更多且更为紧密,而与学习联结较少,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将网络与学习或网络与教育紧密联结,保持网络学习环境安全洁净,达到健全、提升、优化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9]。
参考文献
[1] 张先义,章文凤.疫情背景下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4):30-33.
[2] 姜巧玲,胡凯.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况及展望[J]. 学术探索,2011(6):134-137.
[3] 吕小民.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应用分析[J].心理学进展,2020, 10(6):685-693.
[4] 储琰.贫困县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健康教育,2019(6):569-571.
[5] 聂衍刚.用心战疫系列:疫情影响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建议[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927008707322008&wfr=spider&for=pc,2020-03-01.
[6] 刘霞.两江新区各中小学织起一张科学温暖的“心理防疫”网[EB/OL]. http://www.liangjiang.gov.cn/content/2020-02/09/content_611763.html ,2020-02-09.
[7] 谢平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停课不停教”现状调查——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17):52-54.
[8] Macklem G L,Kalinsky R,Corcoran R.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net:school psychology practice and the future[J]. the XXIII Annual Colloquim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Durham:New Hampshire,2000.
[9] 李艷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念创新与路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9(18):55-58.
[10] 陈舒音. 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以厦门地区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1):61-63.
[11] 吴丽玫.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 26(3):49-54.
[12] 赖运成,叶一舵.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途径和注意事项[J].教学与管理,2013(6):50-5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州,350117)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