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2016-12-28 13:47杨飞
未来英才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中小学生心理

杨飞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在彼此交往密切的同学之间不满足于成为好朋友,还要更进一步开始认干哥哥,干姐姐。这种“认亲”现象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注意,担心和不解,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后发现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和时代发展,学生年龄成长,人际交往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和老师在了解其形成原因后需妥善处理,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人际交往; 认亲 ;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他们对于自己亲近的同学不满足于成为好朋友、闺蜜,而是更进一步的在本班或邻班同学中,认一个或多个同学做自己的哥哥,弟弟,姐姐或妹妹,更有甚者,认爸爸,伯伯,爷爷或奶奶。在同一个班级有的可以拉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干亲“族谱”出来。学生对这样的事情乐此不疲,但却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极度担忧。家长和老师担心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长害怕孩子学坏,沾染社会不良习惯,精力放在学习之外。其次,家长和老师担心这种认干哥哥,干姐姐的行为会诱发早恋。另外担心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处于弱势地位、处处被动、受同学欺负。尤其认同学当伯伯,叔叔这样的情况尤其使家长纠结。学生“认亲”的现象很多是背着家长,家长发现后总是觉得孩子现在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情急之下往往冒然批评学生,导致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紧张。学生出现“认亲”现象,其原因较为复杂,不能简单批评阻止,应对其做客观了解分析,以期更好的帮助教育学生。

一、“认亲”现象体现了独生子女的好奇心

原有计划生育政策使学生罕有兄弟姐妹,所以学生在享有充分父爱母爱的同时,也对假设出的兄弟姐妹的感觉充满好奇和探索,通过这种假设认定的方式增加一份新奇的体验。而这种基于“哥哥”或“妹妹”的角色扮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体会责任与付出,也有利于学生换位思考,多角度理解生活。但是中小学生之间追求新异的想法也会使“认亲”的辈分出现差异,比如认“叔叔”“婶婶”。这种情况学生有调侃的成分,也有对现实生活中长辈教育子女的某些做法的不满和发泄。

二、“认亲”现象体现了学生之间寻求归属感的需要

当今,学生们背负着分数和考学的巨大压力,每个人都面临着竞争和选择,从学生内心世界里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也需要彼此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去应面对学习和成长的挑战。所以“认亲”现象的出现使得原本是朋友或“闺蜜”层级的某些同学,一跃成为除了自己家人之外最为密切的伙伴。这样,自己又多了一个或几个坚强的“铁杆”,从而充实巩固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使自己的苦痛和压力可以几个人分担,以利于自身更好的调整状态,应对困难。

三、“认亲”现象体现了重视同伴关系的心理发展特征

随年龄增长,小学高年级以后,学生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重视同伴关系,张扬个性,寻求刺激,敏感且容易受周边人的影响。青春期学生人际交往的形式开始从一群一群的广泛交往转变为三两个要好且彼此性格,价值观念相近的同学之间深入闭合交往。此外,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展,学生受到网络,电视等媒体中明星们相互“攀亲”的影响,也会跟风和追求时尚。“认亲”现象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出现既体现出中学生重视同伴关系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显现出时代发展的烙印。我更愿意把这样的现象称之为“学生群体文化”,学生群体氛围会形成一股巨大的群体压力,这一群体中的每个学生都会多少主动或被动的从众,以适应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四、在学习过程当中碰到了困难和挫折,注意力易转移

当然,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碰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通过“认亲”去寻找在学习中和自己一样有挫败体验的同学聚团取暖,如果引导不当,这部分学生还有可能成为破坏班级学习氛围的不良因素,所以,家长和学校在看待学生“认亲”现象时,别大惊小怪,也别不当回事,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了解和学习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变学生首先从了解学生入手。了解学生就要深刻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进入青春期,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理解、支持。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要想真正影响和改变学生就要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做,真正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认亲”现象出现之后不能急于批评惩罚,而是要思考孩子是怎么考虑的,可以和其探讨,并且用心的理解其初衷。当得到学生的信任之后,影响和改变就容易看到。

2、重视提升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人际交往技巧。学生出现“认亲”现象其实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在青春期前后,学生会把学习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成长课题。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我们和孩子的沟通缺乏智慧和技巧,那么往往会使学生和长辈变得疏远,学生也自然会更看重同龄人的交往。家长若没有及时反思和分析,就会简单的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逆反了。这样学生会更觉得大人不理解自己,就会更加渴望在同龄人中获取理解和支持。所以亲子沟通技巧和人际处理能力的学习,对于家长和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很关键。

3、跟上时代发展,了解搜集学生关心和追逐的时尚和社会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们现在所追求和喜欢的明星,配饰,网络热词,新的流行元素等等信息要有所了解,否则往往会在教育学生时陷入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了解学生们现在所关注的新鲜事物一方面有助于大人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及想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人们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不易被时代淘汰。试想,如果家长和老师对现代社会的新鲜事物积极关注并且充满好奇和探索,那么,学生和家长、老师的代沟就不存在,自然在沟通方面就会更容易相互理解,而对于出现的中小学生“认亲”现象,家长和老师也就更容易引导和教育了。

总而言之,对于中小学生群体中现在出现的“认亲”现象,家长和老师要理性看待,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要深刻了解孩子们内心世界,也要理解孩子们成长的时代背景,还要考虑我们的教育技巧和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妥善、科学的引导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中小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