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尔买提·萨依兰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信息的符号,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著名的社会学家菲什曼说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一门学科领域内,可以肯定的说,最好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一直到学生较差的那门语言熟悉起来,完全能够作为另一门学科的工具的时候”。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母语对于启发儿童智慧,开发儿童智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不同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因此,每个人在特有的环境里长大,那就是---母语。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后,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在56个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人们是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交流,所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推广,要使用。但是少数民族语言要不要传承,少数民族地区有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
一、进行“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宪法”总纲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双语教育,把开展好双语教育作为在教育领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有关民族地区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推行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4年,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建立各类双语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双语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语教育,受到各民族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二、“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双语”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手段。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的弘扬语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因此、推进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促进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的统一,以致繁荣昌盛。
三、“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都有相应的比例。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大多居住的是哈萨克族,是用哈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儿童也是如此。比如,小学生到他们学校接受教育时,学的知识(除了语文外)却全都是汉文,不懂汉语的儿童在接触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教育时,语言环境陡然转换,是哈萨克族学龄儿童的思维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十分微弱,造成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厌恶学习的状态。
因此,只有在汉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模式,通过翻译,用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代替较为陌生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偏低,双语教师严重不足。无论是民族教师,还是汉语老师,能够有效进行“双语”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双语教材不全面。
第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所在学校基本都是民族学校,家庭和学校常用民族语言,汉语使用很少,汉语基础薄弱。面对汉语形式授课难于适应,学生困难较大。由于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和牧区,家长较多为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式简单,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缺乏明确的目的。
2、解决问题的两方面的对策: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老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双语教师培训班,把经过专门培训的,语言表达能力过关的老师充实到双语教学的岗位上;为双配备业务精,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授课,从根本上改变双语教学质量。还要每一位来世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汉语知识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双语”学习,明白双语的重要性。②帮助学生多阅读汉语课外读物,通过阅读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二来有利于拯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学生用两种文字,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