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诚 宗诚 聂伟
摘 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来,职业教育战线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类型特色、服务贡献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职业教育在中职在校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问题。建议完善“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县职教中心建设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和研究等工作,做好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准确把握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师队伍;校企合作
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开展,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各行各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紧迫任务。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十四五”发展和2035远景目标的启动之年,还是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关键阶段。为确保圆满收官,与“十四五”规划做好衔接,课题组全面梳理《教育规划纲要》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各项工作,总结十年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并面向“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主要成就
十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一)培养数以亿计毕业生,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贡献
十年来,我国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截至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1万多所,高等职业院校1423所;在校生规模达3185万人,其中,中职在校生1577万人,高职在校生1608万人,高职院校如期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在校生规模1480万人的目标。如图1所示,2010-2019年间,我国职业院校累计培养和输送毕业生1.05亿人,主要分布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职教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自《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健全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2010-2018年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5%,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年均增长率为7.7%,高职院校年均增长率为9.4%。九年来,在保持教育经费总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增速更加明显,年均达到11.9%。2018年,职业院校的国家财政性经费收入达3576.5亿元(高职1409.9亿元、中职2166.6亿元),占职业教育总收入的77.4%。2010-2018年中职教育经费总收入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统计见图2,全国高职教育经费总收入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见图3。
为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建立了生均拨款制度。2014年10月,教育部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 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规定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不低于1.2万元。2015年11月,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政府要逐步提高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水平。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010-2018年,高职高专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总体呈增长趋势,2018年为15443元,比上年增长5.2%,见图4。2010-2019年,中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中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5381元,比上年增长8.3%,见表1。随着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逐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职业教育始终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国建立起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截至2019年,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的学生。
(三)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建设现代职教新体系
十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推进教育结构调整,解决职业教育“断头教育”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职教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实现四个转变,即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办学方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人才培养定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上来、人才培养目标转到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上来;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成长的渠道,自此开启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探索。
从纵向层面看,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已实现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贯通、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山东省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全面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横向层面看,2018年,24个省颁布省级政策文件,制定配套措施,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355所院校自愿参与转型发展试点探索[1]。经过几年的努力,试点高校在办学理念、治理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转化、国际交流及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重申“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进一步加快试点改革步伐。截至2020年,教育部批准了22所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并开始着手论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制专业管理办法,统筹规划中职、专科高职和本科层次的一以贯之的统一专业目录。
(四)适应产业需求,开创类型特色鲜明的职教发展之路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历数十年来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為目标,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其主动适应社会,增强学生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心。
1.产教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为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7年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实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颁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不断明确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和基本框架,建立起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截至目前,全国共组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搭建起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组织平台,组建1400个职教集团,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实践探索。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深入推进
从2015年起,分三批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每年惠及9万余名学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12年举办,有力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结合。2019年,高职扩招116.45万人,接下来两年再扩招200万人,促使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和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先后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3.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建立
结合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依据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等,进行专业增设、调整、撤销,形成与产业需求良好互动的专业布局结构[2]。当前,共有中职专业367个,高职专业779个,职教本科层次试点专业8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2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347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136个,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51个,2021年1月又颁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接下来,将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职、专科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4.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不断转变
为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未来5-10年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十年来,职业院校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培养的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生力军。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11年超过90%,近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特别是围绕中国制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作出一系列部署,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重点人群的意识牢固树立,全力以赴完成好国家部署的各项任务。
1.促进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同步,专业布点遍及各大领域
2017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部署了七大任务和五大工程,其中提出要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增设紧缺学科专业,强化特色学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学科专业,发展专业群。为此,全国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共开设近1000个专业和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2.持续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实施脱贫攻坚行动
2016年10月,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推进实施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和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等三大行动。落实2017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加大对丽江市、迪庆州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西藏职业教育帮扶政策和《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方案》(教民厅[2015]6号),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17个地州,继续在四省藏区推行“9+3”中职免费教育模式。
3.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农村建设
我国要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需要培养大量农村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工农差别,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2010年10月,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出重点加强一批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2011年3月,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办好县级职教中心。2014年,教育部联合农业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搭建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养新模式,先后开展5批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有261个示范县确定创建合格,相关示范县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
4.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训、学校援建项目,实施“走出去”试点项目。2016年创建的“鲁班工坊”办学品牌,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对话交流的桥梁。2019年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顺应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必然之举,面对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职业教育必然要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等重要区域规划中。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了一定提高,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得职业教育取得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社会体系相比,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在校生规模尚未达标
受适龄人口递减、社会对教育预期提升、中职升学通道不畅、“职普大体相当”政策分流手段以学科考试为主、“重普轻职”观念根深蒂固、将低分学生作为兜底分流进入职业学校,加之通往中高本职业教育的学习通道狭窄、一些地区由于教育投入不足使得中职办学条件较差等多种原因影响,中职教育吸引力仍然不足。从2010年开始,全国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下降,2019年在校生为1577万人,未达到《教育规划纲要》预期的2350万人的目标,见图5。
(二)职教经费投入占比呈下降趋势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收入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增长,但是2010年开始,中职和高职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见图6。通过将中职与普高进行比较可以看出,2010-2018年间,中职与普高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拉大态势,见图7。
(三)教师队伍仍为薄弱环节
一方面,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教师缺编严重。职业院校由于专业和实习需要,应当编配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师,然而实际上教师编制却明显少于普通学校。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不达标,近70%的院校生师比超过18∶1,近30%的院校生师比超过23∶1,专任教师數量不足70人的院校有30多所,专任教师不足2人的专业点有1500余个[3]。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与2010年相比,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有较大增长,已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占比30%的要求,然而当前,连同高职院校在内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与“50%”的最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足10%[4]。“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建设经费不足、建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校企合作深度仍然不够
尽管我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较为良好的政策环境,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内生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与学校的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缺乏利益。一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国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仍需完善。
(五)管理体制尚存诸多障碍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人才培养与就业分割等诸多障碍,劳动保障部门、政府业务部门、行业协会等与教育部门缺乏很好的沟通衔接,教育、就业与培训之间互相分离,呈现出明显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5]。同时,由于现行体制的运行机制较多采用指令性和直接性管理方式,在使学校自主权受到限制而缺乏活力的同时,也导致政府自身对职业教育管理的精力和财力严重不足。这些造成了我国职业教育管理职能上的分裂格局,影响了职业教育法规政策的统一性、整体性,妨碍了职业教育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点要求。这为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占全球人才竞争制高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越性,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新空间[6]。为做好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准确把握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获得感、安全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议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纲领,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助力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一)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协调规范法律制度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供法律依据、规范和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系统性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形成严谨配套、相互协调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在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从法律角度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理顺教育与人社等各行业部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等之间的关系,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厘清《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应用型大学、高等职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的调整边界等[7]。同时,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民间组织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运行机制,构建政府管理、学校办学和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的职业教育共同体。
(二)完善“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引导中职多样化发展
深刻认识发展中职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出发,鼓励各地政府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合实际,加大投入,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引导办学主体坚持育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三)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完善“职教高考”制度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机制。一是建立中职、专科高职和本科高职一体的专业目录,统筹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丰富体系内涵。二是研制中职、专科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培养标准、教学方案以及课程体系,为“类型教育”提供内涵支撑。三是以“双高计划”等重大改革项目为抓手,鼓励“双高”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探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使“职教高考”成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升入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一是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培训。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等有利资源,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训练,使其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明确“双师型”素质教师标准,提高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使其达到50%的国家要求。二是推动学校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明确兼职教师标准,使兼职教师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真教学,使兼职教师队伍达到专任教师一定的比例要求,形成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三是做好中职学校文化课转岗专业课教师的培训。这部分转岗教师是中职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因此,鼓励这批教师努力提升教学能力,逐步胜任专业课教学,缩小“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的差距。四是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的奖励机制及考核管理办法,如在职称评审、岗位晋级、年度考核、报酬提升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上,有利于教师不断向“双师型”教师看齐,提升职业素养。
(五)以区域职教创新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权利,落实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相应的待遇及支持、鼓励政策。二是推动行业、企业、学校联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行业企业紧缺专业及人才应急机制,开辟紧缺专业灵活设置的“绿色通道”。三是鼓励专业化产教融合服务机构发展,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完善产教融合产业园区、产教融合型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联合各类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等校企合作载体,打造一体化的产教融合综合体。四是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领域和深度。支持各类企业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用创新的机制和真正的实惠打动利益相关群体。出台鼓励混合所有制试点实施办法,支持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切实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利益机制,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8]。
(六)对农村职教常抓不懈,加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力度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贫困问题最直接的教育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一是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要求,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二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提升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形成稳定长效的政府投入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将资金有效分配在基础保障、师资建设等各方面[9]。三是增强涉农专业吸引力。面向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以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带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综合性改革,培养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稳定农业生产。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加强校企合作,强化绿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理念,及时优化专业调整,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是加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力度。县级职教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造就符合新时代新使命要求的农村发展建设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主战场。要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的投入力度,强化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条件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功能,确保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有力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发展。
(七)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加强职教宣传和研究
首先,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建立技能导向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应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增幅。其次,同等对待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参与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探索在基层大学生村官选聘时,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单列计划。同时在职业院校毕业生职称评聘和职务职级晋升方面做到與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对待。再次,构建全方位、多视点、广渠道的立体化大宣传格局,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构建系统化传播平台及渠道,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报告2018[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23.
[2]任占营.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16-01-26.
[3][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R].2019年11月28日.
[5]孙诚,卢彩晨,韩倩.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现状及改革策略——基于对浙江和山东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6-12.
[6]陈子季.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开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教育家,2021(5):4-6.
[7]宗诚,聂伟.试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37-141.
[8]孙诚.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之“新”[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
[9]马建富,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改革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20(3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