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洁
《猫》是一篇老课文,也是一篇好课文,文字非常经典,值得咀嚼。它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课文后面有四个练习,其中三个指向语文要素:“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讀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明确告诉我们,《猫》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来学习作者怎么表达出对猫的喜欢的,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段话。
顾萍老师很清楚这一点,她执教的这一课,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跟着课文学会了表达,非常到位地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让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地。
一、聚焦:从古怪中体会可爱
1.抓住关键,理清文脉
课后第一个练习是“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这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顾老师有一双慧眼,她发现第1和第5自然段都是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总起,“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是总结。她让学生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学生就明白了:课文第2~4自然段写的是猫很古怪,这种古怪让作者觉得可爱。再联系第6自然段中的“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了淘气”这句话,学生自然就知道了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两层意思,一是猫很古怪,二是小猫淘气。就这样如庖丁解牛般理清了文章思路,自然而贴切,可见执教者对文本解读的精准。
2.提取信息,凸显“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那么,古怪在哪里呢?顾老师用了一个填空,就把这个问题破解了。引导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找找形容猫性格的词语,然后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贪玩,又( );既温柔可亲,又( );既( ),又勇猛。”填空的过程,就是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也是概括的过程。这样一整合,提纲挈领,三个自然段巧妙地融为一个整体,为进一步体会猫的可爱和学法迁移做好铺垫。
3.品味文字,体味“可爱”
聚焦“从古怪中体会可爱”来展开教学,从而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这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譬如,让学生从猫的“贪玩”中体会到可爱,顾老师抓住“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来品味。启发学生想象,会有哪些人来呼唤?怎样呼唤?学生把自己当成老舍,着急地呼唤:“我的猫呀,你在哪里呀?快回来啊!”接着让学生当一当老舍的夫人和孩子,继续呼唤,可是猫还是不回来。顾老师顺势点明:“哎呀,这猫怎么就像个淘气的孩子呀,一玩起来就不知道回家了呢!”难怪老舍说——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样教学,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很好地理解了这句话,所以学生豁然开朗,纷纷发言:“玩是天性,这样的猫十分可爱,作者非常喜欢。”就这样,品味文字,体味“可爱”,化解了难点。
二、破译:扣片段来体悟方法
那么,课文表达上有什么秘妙?顾老师紧扣第2自然段,删繁就简,巧妙引导学生去破译,去体悟。
1.妙用矛盾
顾老师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破译“妙用矛盾”的。“老实、贪玩、尽职,同时集中在了猫的身上。那老舍是用了哪个神奇的句式把这三个相互矛盾的性格连在一起的?你能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吗?”这样清楚轻巧地一问,学生就关注到了表达的与众不同,一下子发现了两次“可是”的巧妙运用,以及“说它……吧……的确……可是……”这样奇特的句式,不仅把猫的矛盾性格特点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还在转折、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展现了猫的古怪和可爱,真是妙不可言。
2.善用口语
顾老师又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破译“善用口语”这个方法的。“老舍的文章好像不是写给你看的,而是在‘说给你听。现在你们就是老舍,我是你的朋友,我来做客,老舍忍不住聊起了家里的猫。”于是学生当老舍,顾老师当邻居,聊了起来:“很多人养猫,都是为了捉老鼠,你家猫会捉老鼠吗?”学生非常自然地接着往下说:“会啊会啊,这只猫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就非常尽职。它会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就在这样的聊天中,学生把老舍口语化的文字说了出来,而不再是机械地读。这时,让学生把“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中的语气词去掉后再读,学生就心领神会,他们说:“有了语气词,感觉更加生动了。”“突出了小猫的可爱。”“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喜爱。”此时,教师的总结水到渠成:“你们看,用上了生活中常用的语气词,表达就更加口语化,说起来更亲切,更有味道了,流露出了对猫浓浓的喜爱之情。”老舍语言文字表达的特色,就这样如同雨水,沁入学生心田。
3.巧用事例
课文中,老舍用了很多细小的事例,恰当地表现了猫的特点,顾老师这样引导:“我们知道,这段话写了猫的三个不同的性格,分别是——老实、贪玩和尽职。请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猫的老实、贪玩和尽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又贴近课文,学生就抓住“成天睡大觉”“出走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等词句说起了那只猫,学生充分交流后,顾老师总结:“老舍用睡觉写猫的老实,用出走写它的贪玩,用捕捉老鼠写它的尽职,巧用细小又平常的事例,具体生动地表现了猫的古怪。”巧用事例这一方法就这样被学生收入囊中。
三、抵达:在迁移中学会表达
如何把体会到的方法运用出来,完成课后的仿写?这是学习的难点。老舍是语言大师,他的表达特点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模仿的。顾老师在这里分三步来引导。
1.理一理矛盾的性格
顾老师给出几对矛盾的词语,“严厉—慈爱”“节约—大方”“忠厚—狡猾”等。然后师生合作,学生觉得很有趣,这样的设计丰富了内容,降低了难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说一说身边的事例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人和物”。虽然这时候学生的表达还不够好,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们已经能说了,这是多么了不起,只要他们想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妈妈有时很温柔,会耐心地教我做题目,可是,有时又很凶,做错事后会狠狠地批评我。”学生已经会用细小的事例呈现矛盾的性格,进步很大,但没有模仿文中口语化的句式。
3.引一引口语化句式
这时顾老师示范了一段话:“说爸爸懒惰吧,的确是,他什么事情都不管,老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可是,他有时又出奇地勤快,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买菜啊,烧饭啊,就都是他干。”此时的引领恰到好处,学生再次感受到句式的精妙,接下来果然说得不错:“说奶奶节约吧,的确是这样呀,夏天连空调也舍不得开,自己的衣服也不舍得买。可是,她又是那么的大方,只要是我需要的东西,她二话不说,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给我买。”这时学生的语言已经融入了老舍表达的特点。
运用,才是真正的学会。在引导学生学习第3、4自然段的时候,顾老师还让学生用上“说它……吧……的确……可是……”这种句式来说,这就把妙用矛盾、巧用事例、善用口语这三个表达特点融为了一体,不但理解了内容,省时高效,还为最后的模仿表达打下了基础。
聚焦,破译,抵达,层层深入,这是引领学生学习作者怎么表达对猫的喜欢并写好一段话的方法,也是落实语文要素的一条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