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1-06-07 16:29姚亚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姚亚琳

摘 要: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代替手工势不可当。目前,国家非常重视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高职教育核心力量的教师必须转变为双师型教师。在智能环境背景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了现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智能化等因素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能环境; 双师型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20-002

智能环境聚集了许多计算机领域,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领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模式。针对智能环境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趋势,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合实践,探索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创新之路。它需要科学的培养体系来满足教学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智能环境下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政府政策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国家一向高度重视培养优秀教师,国务院职教20条相关政策中,明确指出要采取更多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工作经验。在智能环境下,双师型教师人才短缺,对于高技能人才,可放宽学历要求并聘请他们任教。一方面要从企业挖掘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从校内培养,进一步培养出更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实践能力更强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在智能环境下,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政府政策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二)有效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升双师型教师人才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指导作用,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智能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结合当前的互联网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水平。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并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在智能环境下可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将派遣高级职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短期培训,以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多种举措的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双师型教师人才的质量,为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奠定人才基础。

(三)智能环境的发展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形式,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有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在智能环境下,双师型教师培训更容易操作,教师可以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多元传递,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智能环境的发展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形式,教師在培训方案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参与培训的方式也更加灵活。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教师参与项目培训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积极学习、实事求是,并迅速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教学中可以更紧密地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实践,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在智能环境下,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相对较高。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教好学生。把实践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指导,在实践中给学生理论指导,把理论带到岗位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强高职院校人才综合培养质量,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五)促进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创新培养,不仅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人才的需求,还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满足了社会需求,具备全方位计算机水平的高职学生更受社会欢迎,给高职院校留下了好的口碑,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生源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里,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也越来越多,加强了校企合作,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校企一体化,更好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已开始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然而,在师资储备和实际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一)教师招聘政策不合理,人才来源渠道狭窄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制定的教师招聘政策,看似正规合理、门槛高,实际上过于重视教师的学历、毕业院校、年龄等,强调学历至少本科以上或者直接招用硕士或博士学历,有的甚至要求毕业于985或者211院校才可以,招聘渠道只瞄准应届毕业生,把这些条件当作硬性指标来考核。然而,有的教师虽然在这些方面都很优秀,但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智能环境下,学校需要的是具有全方位能力的应用技术性人才,只有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而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往往学历普遍较低,也不符合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标准,不能进入学校执教。不合理的招聘政策和人才来源渠道,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不利。

(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形式主义”,理论与实践不匹配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偏多,教师的日常工作量比较大,迫于实际,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企业当中的实践;也有部分教师只为了填写评职称的实习表格,流于走形式,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部分学校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缺乏一定的考核标准,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对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不够重视,使教师的实践活动浮于形式。虽然部分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在企业的实践活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当前智能环境下对教师技能的要求。

(三)部分企业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可能会因为教师对企业的工作流程不熟练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有的企业不愿意接受高职教师的实践培训业务。因为考虑到企业的机密问题,即便接受也不愿让教师们接触涉及企业核心技术的关键业务。因为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是一个短期培训的过程,企业付出培训成本可能会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在智能环境下,校企合作不断加深,师资培训已成为灵活、连续、互利的过程,学校和企业必须重视。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不足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培训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比较单一,然而,国家财政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培训经费较少,学校各方面支出又较多,这就导致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的支出更加不足。在当前智能环境下,对教师的技能要求较高,相应的培训费用也会增加。

三、智能环境下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改革传统招聘体制,扩大教师招聘范围

智能环境下,教师的招聘政策并不是单纯要求数量的增加,更应该注重质量。应开创新型招聘制度,高职院校不仅要瞄准应届毕业生,更要加大对社会在职人员的宣传力度,吸纳优秀人才来校执教,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采用不同的评估和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录取方式,如对应届毕业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方式考核;对在岗技能型人才应免除文化素质考试,由学校组织进行职业技能测评;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优秀在岗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应直接录取等。建立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发展并存的人才培训体系,理论基础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

(二)利用智能环境改变双师型教师培养手段

智能环境下信息流通效率高,思想、教学理念等可借助智能平台迅速传播。充分发挥智能科技在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智能环境有极强的交互性,这就使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更新较快、发展迅速。在智能环境下培养高职双師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提高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效益。例如,将智能环境理念渗透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实训地基的培养效率、培养水平等,使培养出的双师型教师人才更加优秀。

(三)加强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模式,高校老师具有专业的教育技能,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去企业实训之前做好准备,对企业相关的行业前沿技术、新材料利用、新工艺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入企业后能够独立解决很多问题,能够指导企业工人进行实践。在智能环境下,学校老师能够积极地和企业人员互动、交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与企业共建课题研究平台,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等,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环境建设人才共享平台,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使企业能够优先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学校老师也可通过共享平台为企业培训员工等。总之,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紧密地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四)政府要加大对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支持

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培训工作上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当前智能环境下,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鼓励企业积极接纳在校教师的实践,并给予学校或者校企合作企业一定的财政支持。增加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支出支持,促进智能环境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五)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单位,通过校企联手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学校采用周期性的全员轮训制度,采用“项目培训+资格证书”的模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学校定期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或者学校邀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座,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指导高职教师在教学当中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和研究,促使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使其成为更优秀的高职教育人才。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模式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双师型教师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力量和保障,能够凸显高职教育特色。在智能环境下对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创新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人才的需求,还有效提升了双师型教师人才的质量,更好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智能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19C1319

参考文献:

[1]李永,段琼辉.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0):87-90

[2]陈莉崟.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策略研究——基于继续教育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76-77

[3]曹荣.新时代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长江丛刊,2020(35):102+115

[4]袁年英.人工智能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特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14):100-102.

[5]郑庆华.人工智能促进智慧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28-132

[6]卫紫娟.“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204-205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