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和大人一起读”,落实“共读”“悦读”“全民读”

2021-06-06 06:32陈雪玲
新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童谣儿歌

陈雪玲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新栏目。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对这个栏目,教师和家长都存在一些误区。只有解决误区,明确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才能用好“和大人一起读”,从而落实“共读”“悦读”“全民读”的阅读目标。

一、教师和家长的误区

1. 教师的误区。

(1)无为者。有些教师对新事物缺乏好奇心与探究欲,对这一新栏目不用心钻研,忽视它的存在。

(2)包办者。一些虽责任心强但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师越俎代庖,对这一栏目精教细讲。

(3)变相增压者。部分教师将这一栏目等同于阅读练习材料,变相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 家长的误区。笔者曾对40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问题:您对语文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怎么看?A. 帮助识字;B. 增强综合能力;C.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D. 促进亲子关系;E. 促进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是:五项都选的8人;选“C”的17人;选”A、C”的11人;选“D”的15人;选“E”的10人。综合以上信息可看出:一是家长对这个栏目的认识片面且功利,未能认识到它对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全民阅读的无形影响;二是家长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存在短视现象,看不到阅读力的提升能带动孩子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对这个栏目的正确解读

笔者认为,对于这个新栏目,正确的解读应是以下几点。

1. 它体现时代阅读理念。基于时代与学生成长的必需,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明确“引导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分内”事。“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旨在推进亲子阅读,促进家庭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继而推动全民阅读,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与文明素质。

2. 它是一座立交桥。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倾向于口语表达,进入小学后,可以借助“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帮助孩子向书面语过渡。此外,这样的共读有利于与更高年级的“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无缝对接。所以,这一栏目是一座让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实现多维度跨越的立交桥。

3. 它是一架助推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未掌握或不熟练,阅读有障碍,需要帮助;初学阅读,对文字缺少亲近感,需要引领;注意力难以持久,需要陪伴与鼓励。因此,这个栏目是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会主动阅读的助推器。

三、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

对于亲子共读,教师不仅是倡导者,还应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激励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栏目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因势利导。教师可通过书信、讲座等方式在家长会、微信群里展开宣传,让家长明白栏目编排意图;可推荐阐述阅读重要性的书籍,转变家长观念;可搭建网络平台,组织家长就这一栏目的形式、过程、效果进行评价品赏、分享交流等互动,让陪读、共读形成良性循环,全面推进。

教师不仅要导理念、搭平台,还要导方法,要引导家长把握一条原则:这是一种无压力的快乐亲子阅读,要以诵读为主,重在培养孩子的语感。可采用听读、跟读、拼读、对读、唱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孩子循序渐进地爱上阅读。对于故事性阅读材料,由于篇幅较长,孩子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可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讲后读。教师的朗读、讲述可能比家长更专业,因此,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阅读材料的教学视频、朗读音频发给家长,供家长学习、效仿。

2.因材施教。此处的“材”指的是阅读材料。如何让阅读材料在共读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整合交叉。教师应先研读阅读材料,了解其内容和特色,思考阅读策略,再引导家长因“材”与孩子共读。比如,第一单元“和大人一起读”选择的材料为什么是《小兔乖乖》这样一首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倒背如流的纯文字童谣呢?这是因为,孩子刚入学,还未完全掌握拼音,选择耳熟能详的阅读材料,旨在让家长与孩子用听一听、背一背、唱一唱的形式,建立字形与字音的关联,帮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阅读者。教师还可以再整合一些在幼儿园学过的纯文字儿歌推荐给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多亲近文字,与文字建立情感。

对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可指导家长将多种元素融入诵读中。如《剪窗花》《春节童谣》是两首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童谣,可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边学剪纸、了解春节习俗,一边吟诵童谣。又如,《扁担和板凳》《喇嘛与哑巴》等,在教师或父母引导孩子感受绕口令的独特表达形式后,让孩子用快板形式在长辈面前演一演,让阅读变成展示自我;也可请长辈用家乡话读一读。这样的过程将阅读与动手实践、主题探究、亲子活动、家庭娱乐相融合,既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了亲子关系,又使孩子言语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

在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之前,或者是遇到一些文化内涵丰富的阅读材料时,教师要起示范引领作用。如儿歌《孙悟空打妖怪》涉及名著《西游记》,同时这首儿歌有情节扣人心弦、语言回旋反复、结构呈连锁式的鲜明特点,教师便可以课内教学、课后拓展的形式引导共读。步骤如下:一是借助皮影戏、歌曲《猴哥》了解童诗故事背景是来自《西游记》;二是整合身边资源,多角色参与朗读,从中发现儿歌特点;三是拓展延伸进行亲子阅读,让學生模仿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练读这首儿歌,并共读《野牵牛》等连锁调儿歌。这种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融合。

(2)拓展延伸。调查显示,有50%的家长要求教师在推荐共读书目方面给予帮助,因此,在阅读材料方面,教师要引导家长加以拓展延伸。此过程可分两步:一是推荐篇目。教师可按教学进度推荐一些同体裁、同题材、同一作者的经典童谣、儿歌、童话让家长引导孩子阅读。二是推荐整本童书供家长选择。教师应该是童诗的阅读者与品鉴者,要善于发现一些好的书目作为亲子阅读的文库。以我校一年级为例,我们为家长推荐《日有所诵》《世界经典儿童诗集》《寓言故事精选》《小猪唏哩呼噜》《小巴掌童话》等供家长选择。

3. 因境制宜。当然,家长的素质以及家庭氛围的不同,此栏目的共读要求与策略也要有所不同。家长文化素质高、家庭阅读氛围浓的区域,教师更多的是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没有条件进行亲子阅读的区域,教师更多的是要亲力亲为,或将共读放在课堂,或让高年级学长定期进班共读,或引导学生求助邻居及周围大人……只要教师充分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就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而家长也会在共读的陪伴中,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继而和孩子一起沉迷书海。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童谣儿歌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