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下提升中学生情商的策略

2021-06-06 00:59李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3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李丽

【摘要】本研究根据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的要点,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理念出发,论述了在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背景下开展情商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讲、读、写”三个层面实施情商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有:演讲策略、诵读策略和“微日记”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情商;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根据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情绪智商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具备这五方面的能力,就拥有了较高的情商水平。这五大方面涵盖了“我、你、他”,语文就是一门关注人的学科,语文就是最好的情商教育实践基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工具”的语文,人是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表达思想感情,与他人进行交流,作为“人文性”的语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民族精神、人生哲理、价值取向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营养品。

参照教育部研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浸润情商、提升情商,笔者采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策略。

一、演讲策略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提高孩子共情能力的有效策略。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亚瑟·乔拉米卡利说:共情的实质——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如何读懂心灵?演一演,讲一讲是高效的情商实践机会。语文课上最常见的环节是:请您来演一演《范进中举》那发疯的范进,请您来当一回《皇帝的新装》里不穿衣服的皇帝,请您来当一回《我的叔叔于勒》里贪婪势利的菲利普夫妇,请您来体会一下暴风雨中追鸭子的杜小康……当孩子学完课文,充分进入角色,对人物的理解逐渐深刻,开始和故事里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提升了“共情”的能力。“共情”的核心就是“理解”而非“同情”。理解别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例如: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一遍遍揣摩《范进中举》的语言,通过演,不仅走进封建时代,理解了考科举考了三十多年,突然喜从天降,喜极而疯的范进那种无奈与苍凉,更是平添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当孩子理解了人物际遇,就不会轻易嘲笑别人,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情商能力也得到浸润。

(二)互动演讲

课前演讲、主题演讲、演讲比赛、头脑风暴辩论……是语文學科常举行的活动。也是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形成。语文活动本身就是提升情商实践的绝佳机会,这里演讲首先包含了倾听的学问。它让学生停止了“以自我为中心”看这个世界,“必须有意识地放下你的倾向性;要学着如何与他人的情绪产生连接,但又不会被它们带走,能先走进去,再退出来。”在初三议论文教学里,笔者所带的班级增设了一个课前3分钟演讲环节,主题从“自我介绍”“谈游戏的利弊”“谈早恋的危害”“我的理想学校”“我的理想生活”“我的偶像”“我看特朗普”……台上学生可以直抒胸臆,台下学生可以质疑问难。在倾听和交流里,学生的眼睛是明亮的,情绪是愉悦的,因为表达无对错,目的在于锻炼观点的提炼,论据的支撑,我们的意见可以不一致,但我们懂得了如何表达自我,就是迈出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步。又例如:学生学完《愚公移山》,教师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会:山该不该移走?正反双方展开了唇枪舌战。在辩论的时候,大多学生是一边倒的,搬到外面住就好了,移山何苦?有学生反驳:搬家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解决方式,难道我们每天遇到的困难都用“逃避”的方法解决吗?话音刚落,教室了沉默了半晌,继而爆发了雷鸣般掌声。很多学生参与了深度的讨论。在这个辩论场景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思维的品质,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收获了直面困难的态度,迎难而上的行动力,提高心理韧性的品质,从而提升情商的水平。

二、诵读策略

(一)动情朗读

刘伯奎说:情商是一个人情感的构成系统,只要深入现实生活(人群、事物、事件、环境)就能直接形成。它注重感性体验的直接推动,在多样化的感性生活中自主实现情商要素养成。[3]在语文教学中,朗诵就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每个孩子的情商。每个早读的30-40分钟,都是情商实践的契机。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心忧天下、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那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令人动容;读《行路难》,体味李白的怀才不遇的困境与豁达乐观的昂扬心态,那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令人豪情万丈;诵读《出师表》领略了什么叫“忠”,读《乡愁》,体味什么叫故乡,读《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浓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给学生最强烈的冲击,读《周亚夫军细柳》,那军纪严明,说一不二的硬汉形象,给男生以榜样,读《孤独之旅》的杜小康,他的孤独与成长给学生以方向。在语文课文里徜徉吟诵,孩子会感受丰富的、积极的、多维的情感,孩子能拥有这些情感,读懂这些情感,也为读懂别人,读懂社会,读懂自我奠基。试想一个情感空白的孩子,怎能迈向与这个世界共情?相反,一个情感丰盈的孩子,更能理解情绪,运用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迈向成功人生。

(二)分享阅读

语文的读,默读是最高效的,它常伴孩子一生。初中统编版教材推荐的名著共36册,孩子读完,积累的情感体验会很丰富。思维会很活跃。表达欲望会很强烈。教师开展“走进名著阅读分享会”无疑是一场场的及时雨直抵学生的心灵。每次的名著阅读故事分享会,可以设定主题,由小组团队作战,组内分享,组间分享,全班分享。例如,在《水浒传》的故事会上,学生分享英雄好汉的故事:《林冲的“忍”和武松的“狠”》《鲁莽的李逵》《鲁智深小传》《宋江的管理技术》《三打祝家庄》《假如宋江不招安》……能说出来的读,首先是指向应试的,这是让学生快速掌握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有效一招,同时也是指向交流的,这是让孩子打开思维,锻炼口才,学会在讨论中掌握攻守退避的机会。又如读了《西游记》,学生产生了很多疑问,例如:唐僧为什么总会冤枉孙悟空?猪八戒不仅好色,而且贪睡,为什么要派他取经呢?孙悟空每次打不退妖怪就会去搬救兵,这有损人物的形象吗?等等,在讨论交流里,你一言我一语,思想的碰撞摧开了智慧的花朵。孩子们发现人物形象都是多面的,有优点也有缺点。世界上、书本里都没有高大全的人物,所以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学会“接纳”,接纳“我”的好,也要接纳“我”的不好。可见,分享阅读处处浸润着孩子的情商,也促进孩子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