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之花在春天绽放

2021-06-06 08:47刘巧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3期
关键词:优等生心理问题对策

刘巧燕

【摘要】所谓优等生,他们属于班级里出类拔萃的群体,但恰恰因为看似完美的外在呈现,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一直都不被教师和家长予以格外的关注,殊不知,这根“心理问题”的导火线一旦在优等生身上点燃,后患将无穷。基于此,本文以优等生的心理问题为重心,探讨更为具体的对策,以完善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优等生;心理问题;对策;完善人格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但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方面,其实很少涉及到班级里的优等生,究其原因,这个群体的学生乖巧、听话,以致于营造出了“没有问题”的假象。然而,最为不堪一击的,往往就是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最不让我们操心的优等生。

优等生在成长过程中一样也会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倘若没有合适的钥匙去打开这把锁,普通的心理问题则会在某种程度上衍变成心理疾患,比如在新闻报道中,优等生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极端行为或自残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那么,优等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作为教师,应如何及时、正确地去进行疏导?这些都需要我们正视。

一、优等生常存的心理问题

(一)自负与自傲

毋庸置疑,优等生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是举重若轻,不在话下,因此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里,他们一直都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长期被爱包围着,他们或多或少会有膨胀感,会横生出优越感,比如只能被赞美,只能以其为中心。因为过于自负、自傲,他们会盲目地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在这种错误的指向下,偶尔一次学习成绩的不讨喜都会对他们造成碾压式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神话的破灭,由此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恶性循环下去,反而转化成了自卑心理,这是令人扼腕的。

(二)焦虑与恐惧

平日里我们的关注点都是更多地放在差等生身上,他们付出那么多努力,成绩却不理想,内心会比较焦虑。但事实上,优等生看似春风得意的外表之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跟差等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考了第一名的,想要继续保持第一,考了第二、第三名的,他们想要追逐着考到第一名。他们想考好,但更担心自己考不好,以致于“学霸”的标签被撕下,这种想要鹤立鸡群与是否能成长为一只鹤的矛盾时常在心里对峙着,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变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比如近段时间,一名叫一得的常春藤名校留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说其父亲从孩子出生便辞去高管职位,17年专心育娃并将孩子送去美国名校,但没料到,那么优秀的孩子最后选择了不归路。很多网友感慨说:“父爱太沉重,孩子压力太大。”留学生尚如此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何况心智不成熟的中学优等生?

(三)嫉妒与敌视

在班級里面,优等生为了永葆光环,他们的目光往往会锁定在对其学习成绩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身上,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竞争对手“沉下去”,他们才能更好地“浮上来”,因此竞争对手任何一面的闪光点都能轻易引起他们的敏感,在这种心理失衡下,他们的嫉妒、敌视心理与日俱增。 2018年某高校就发生了一件优等生杀人的案例,班级的第二名把班级的第一名杀害了,而杀人原因简单粗暴——“没有他,我就是第一名了”,嫉妒和敌视,让优等生的人性发生扭曲,,中学校园更要提防。

(四)孤僻与清高

优等生大都比较自律,不会花太多时间与其他同学嘻嘻哈哈,他们总是安于一隅,无视周围的喧哗,这让他们看起来与整个班级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一些优等生自命清高,不屑与其他同学交往,认为彼此不在一个层次。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则会令其他同学下意识地与其保持距离,两者之间形成了一道阻隔的墙。

当然,在优等生的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之中,还夹杂着自私、冷漠等诸多不良心理,这些都应该被社会所看到,更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其有足够的认知。

二、疏通优等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设计挫折,千磨万炼

优等生之所以过分自负、自傲,以及动辄玻璃心,根源在于他们遭遇到的挫折甚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量身设计一些挫折。比如平日里无须过分宠溺他们,必要时候亦要给予轻微的训导,比如在一些班级活动中,多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展现学习以外的自我风采,让优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者给他们创造到其他更好的学校去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见识到更优秀的同龄人。

在这些磨炼中,一方面他们会对自我的能力重新进行鉴定,而不敢再把自己封神;另一方面,当挫折慢慢成为常态,他们的抗打击能力也会日益得到提升。

(二)合理定位,不求巅峰

优等生从小到大都背负着外界加持在他们身上的期许,他们总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即使苟延残喘,也从不敢懈怠,因此教师需要传达给学生一个信号:你要努力,但更要明白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要学会合理定位自己,达到自己该有的高度即可;偶尔失意,亦不应将自己全盘否定。

另一个层面,不管是家长、教师,或者社会,我们在定义一个学生时,应逐渐抛去刻板的成见,不唯成绩论,更不要因成绩跌落而不断给学生施压,而应想方设法深入其心理世界,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再整装待发。

(三)良性竞争,抵达彼岸

1.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竞争

教师应对竞争理念的正解作出诠释: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一种超越。他人成功,我们要为之喝彩;自己失意,我们要力争上游,成功不会专属某个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充满发光发亮的可能性。

2.教育学生采取正确的手段竞争

教师要勤于宣扬脚踏实地、光明磊落的竞争风气,并在班级活动中将其推行。长久熏陶下,学生会逐渐形成共识:依靠个人的奋斗之间去摘取到的胜利果实,才是甜蜜的;而用非常手段去打压竞争对手从而让自己站到高处,是不光彩的,甚至会令自己走上歧途。

3.教育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教师还应传达竞争的真谛。竞争的外壳看似冷酷,实则它的内核是合作,竞争与合作不是矛盾体,竞争的真谛应是所有人一起在合作与良性竞争中抵达成功的彼岸。

(四)平视他人,打开心扉

一方面,在与优等生进行私底下的沟通时,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性而又循循善诱地,让优等生慢慢培养起用平视角度去开展人际关系的意识,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亦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唯有接地气式的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好感。

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班级活动时,可以多创造一些互动的机会,让优等生与其他学生得以更进一步地靠近,进而打开彼此的心扉,让那堵筑起的围墙逐渐坍塌。

优等生这个群体的光环太亮,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优等生,对他们心理问题的探求尤其不能掉以轻心。而作为优等生,他们的青春并不全是高光时刻,还会夹杂着各种若隐若现的心理问题。在他们心理“野蛮蔓延”时期,我们应帮助他们将不良心理消解掉,让他们由误区跳回到正轨上,重塑健全的人格,让心灵之花在春天绽放。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梅.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9):180.

[3]周宏斌.普通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纠正策略.

[4]陈衡.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N].钦州日报,2009.

[5]优等生,品德教育更要为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2).

[6]教育部人事司.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王俊.浅谈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J].贵州教育,2014(14):24-26.

猜你喜欢
优等生心理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