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2021-06-06 23:33康桂兰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康桂兰

摘要:家国情怀是当前我国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高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必要展开深入分析。本文从培养学生历史观念、文化素养以及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几方面内容入手,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初中历史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展开了深层次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近些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师开始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从目前来看,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于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务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而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历史观念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历史观念的培养,初中的历史主要是世界史以及中国史,强化其历史知识的认识能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进而更加明确中华民族的精神,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最终实现其正确历史观念的形成。

2.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除了培养学生历史观念以外,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家国情怀教育灵活地渗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有助于实现初中生德育质量的提升。

3.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家国情怀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便是学生对于家的情怀,其二则是指对于国的情怀。其中爱国情怀是较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所以有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开展对于初中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1]。除此以外,学生在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事件中人物爱国情怀的正面影响,进而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并使其得到道德品质的强化,这对于其后续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于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途径

1.创设历史情境

教师若想充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务必要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充分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更加高效地接受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完成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讲述故事,让学生沉浸在历史情境中,还有铺设相关问题,进而激发起探究意识,最终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其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此帮助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使得以往书本上抽象的文字与知识点用一种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其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对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元展开教学的时候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学生对于侵略者以及抗争者没有深刻的认识。基于此,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便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包括真实图片、影像资料以及影视片段等,让学生透过视频以及图片对卢沟桥事变、华北事变以及“九一八”事变等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学习,此举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实现对于其家国情怀的培养。

2.深入探索教材内容

除了创设教学情境以外,教师若想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应当深入探索教材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引导作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家国情怀培育。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应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使其能够在探索夏、商、周时期发达的青铜文明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历史中所蕴含的厚重内涵,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进而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教材,进而使其真正认识到人民创造历史这一正确观念,进而高效完成培养初中生爱国情怀的任务[2]。

此外,若想实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应当积极挖掘出教材中所具有的各类同家国情怀有关的素材。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诸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物,包括孙中山、戚继光以及屈原等等。从这些英雄人物着手对学生展开教育,既能够让学生以英雄人物作为榜样,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出家国情怀教育的实际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是在为学生讲授抗日战争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便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该教学内容中的相关重点疑难点内容展开研究,接下来再深入分析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其能够切实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以及若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信念,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教材中知识的同时,高效落实对其家国情怀的培养,最终实现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适当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转变原本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来说,实践活动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补充手段,教师在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力量,并对其进行内化,成为自身的情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古迹以及博物馆进行参观,并在直观感受相关文物资料以及真实场景的过程中,对家国情怀的实际内容展开深层次的了解,并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心灵的净化以及家国情怀的升华。

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不仅仅代表着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还包括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师既要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還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制度自信,从目前来看,在现代社会中还存在着缺乏制度自信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充分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并通过历史案例与经验向学生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正确性,进而实现对于学生制度自信的培养。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并分别对应以下四方面的内容,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包括同学自己所感受到的社会变化、周围人所讲述的社会变化、教材中体现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脉络以及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使其通过图片资料、口述等方式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组织学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讨论。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变化,促使学生建立起制度自信。

综上所述,强化对于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这对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师务必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探索,并创设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最终完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卢秋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思考[J].新课程,2020(23).

[2]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20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甘肃 民乐734500)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