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2021-06-05 06:24李晋绅
华夏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消失肝功能胰腺

李晋绅

(洛阳启明医院放射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发展迅速,生理病理变化复杂,具有较高病死率。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达10%~20%,病死率高达10%~30%,80%患者因继发性感染死亡[1]。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可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持续发展,积聚大量炎性渗液,诱发腹部感染,造成包裹性坏死,累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治疗难度[2]。肝脏是机体发挥细胞因子灭活作用的主要器官,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胰外器官损伤以肝脏损伤为主。目前,采用引流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而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属于微创引流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3]。基于此,笔者探究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洛阳启明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6~72岁,平均(52.3±7.1)岁;病程3~10 h,平均(5.8±1.4)h。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5~75岁,平均(50.9±8.2)岁;病程2~10 h,平均(5.7±1.3)h。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经CT和X线扫描,结合血清学检查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上腹部疼痛,发热,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膜刺激征及恶心呕吐等;CT显示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并存在清晰界限炎性包膜囊实性结构。

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合并腹部肿瘤;存在其他急、慢性严重疾病;处于妊娠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引流处理,气管插管全麻,选择后腹膜入路,胰腺及周围坏死组织清除,留置粗三腔管引流;术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引流管。

1.2.2 观察组 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处理,CT引导下探查胰腺周围坏死包裹区,明确胰腺组织周围血管及重要脏器组织结构,多次薄层CT扫描包裹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采用12号穿刺针穿刺,CT扫描定位,明确进入包裹区,连接无菌引流袋;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积液区,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症状(发热、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发热、腹痛消失、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效(d,)

表1 两组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效(d,)

组别 n 发热消失 腹痛消失 住院时间观察组 46 6.1±1.2 5.1±1.5 8.2±2.1对照组 46 8.6±1.4 10.1±1.7 14.5±2.7 t 9.1042 14.2035 12.3183 P<0.05 <0.05 <0.05

2.2 肝功能

术后7 d,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U/L,)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U/L,)

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AST术前 术后7 d ALT术前 术后7 d对照组 42 117.5±20.1 80.1±7.3∗ 116.6±20.1 79.4±11.2∗观察组 42 114.2±18.5 42.2±5.1∗ 119.5±22.1 38.5±6.1∗T 0.8302 28.7573 0.6855 21.7302 P>0.05 <0.05 >0.05 <0.05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3,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病情持续性进展中,促炎与抗炎机制失衡造成瀑布样级联反应,使胰腺局部炎性反应发展为全身炎性症状,而毒性物质经胃肠道吸收入血,诱发肠道机械屏障损伤,导致肠道菌群移位,肠道内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造成胰周及全身性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4-5]。重症急性胰腺炎普遍存在急性胰周液体积聚,逐步形成包裹性坏死,若坏死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可迅速加重病情,造成病情恶化,累及其他脏器损伤,故急需外科手术引流[6]。

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主要以彻底清创、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实质为目的,确保术后胰腺坏死组织及渗液引流顺畅,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既往常规引流,创伤性大,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7]。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是一项典型的微创引流技术,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等优势,痛苦小,患者耐受性良好[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时间、腹痛消失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能快速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康复快。机体产生过激炎症反应时,90%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肝脏损伤,加重病情。AST、ALT属于临床监测肝功能的灵敏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AST、ALT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这可能与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能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关,抑制脏器功能损伤,对肝实质产生保护作用。此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对机体损伤性小,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的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可快速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

猜你喜欢
消失肝功能胰腺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消失的童年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美永不消失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