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蕾
【摘要】仿写,就是围绕阅读文本当中的写作要素,抓住文本的内容价值、表达形式、情感意蕴,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写作训练。仿写不是单独存在的教学环节,而是依托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在仿写练习中,教师要因“文”设境,让仿写有可借之材;要因“体”设例,让仿写有文体意识;要因“情”设意,让仿写有言意之美,全面提高学生的仿写水平。
【关键词】仿写 课堂教学 策略
在传统的仿写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仿写内容与仿写材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仿写材料,直接获取写作知识。因此,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让学生课后“一写了之”。事实上,仿写是基于特定文本、特定内容、特定目标进行的一种有价值的习作训练。仿写一旦脱离了真实的阅读教学活动,就容易失去基本目标。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提取出文本中所蕴含的写作要素,迅速掌握写作要点,从而在仿写的过程当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因“文”设境,让仿写有可借之材
在统编版教材中,编者在不同学段安排了不同的仿写内容:一年级为“说”的练习,这是“前仿写”阶段;二年级为“句”的练习,这是“初仿写”阶段;三年级为“段”的练习,这是“仿写”阶段;中、高年级则是仿写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仿写从知识梯度上看,与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中提出的智力发展需要经历“浪漫——精确——综合运用”三个阶段是一致的。“浪漫”阶段,就是学生不断去尝试不同的说,在“说”的阶段,会有很多童言稚语喷涌而出;“精确”阶段,就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仿写能力;“综合运用”阶段,则是学生能够根据内容、形式、情感进行综合性的仿写。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设置了丰富的小练笔。这些小练笔是进行仿写的重要载体。围绕仿写内容看,有的是基于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拓展。如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在课后安排了这样的仿写:“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了解不同季节的主要特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规律,帮助学生发现身边能够代表不同季节的植物、天气、生活方式等,这样在课后仿写中,学生就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有的小练笔是写作方法的迁移,是对写作要素的训练与落实。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课后安排的小练笔是:“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尝试写一段读给小伙伴们听一听。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在这个小练笔中,编者通过两个短句为仿写起好了头。编者的意图在于帮助学生用好“总-分”的语段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围绕文本“风,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三段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一文本所具有的行文结构,这样学生在进行仿写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对语句组合方式的深入认知与实践。还有的小练笔是对情感的深化与升华,是对文本人文内涵的补充与丰富。如在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练笔中,设置了“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这一命题。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紧紧围绕“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三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少年周恩来立志与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息息相关的,从中也能感受到伟人从小就具有的家国情怀。这样学生在仿写的时候,才能够从情感认知的角度,从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视角去表达自己读书的原因。这样的仿写才是对“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具体落实。
二、因“体”设例,让仿写有文体意识
体,即文体。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初步的文体意识。陈先云在一次语文教材使用培训活动当中就提到“增强六种意识”的教学主张,其中一个主张就是关注“文体意识”。统编版教材所收录的课文全部文质兼美,但是不同的文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价值不同,写作意义也不同。
首先,在仿写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体意识,才能够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从而把握教学方向。如在执教《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围绕“神话故事”的文体,围绕神话所具有的神奇性、想象性、象征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精卫填海”的后续故事的想象续写。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就能懂得把神话故事所具有的展现神奇的想象、寄托美好的愿望等要素作为小练笔的基本策略。
其次,教师要辨清文体样式。统编版教材设计是在宽泛的人文主题下的单篇文本组合。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同一单元下的不同文本之间文体样式是不同的。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介绍20世纪科学发展历程的说理文,而《蝴蝶的家》是一篇散文。对于这类文章,如果要进行仿写训练,则必须要关注它们的文体。当然,小学阶段的文体我们无需精准定位,只需要进行模糊的判断,这是由学生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决定的。
最后,教师要了解文体表达。在仿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文体表达进行有目的的仿写。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小说节选,在教学当中,教师就需要发现作者在“小说”这种文体中表达的奥秘。从情节上来看,整个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从人物刻画上来看,作者通过“摇头”与“两个手指头”就完成了一个吝啬鬼形象的定格。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如果赵氏依然不知道严监生要干什么,严监生还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学生在仿写的时候就需要抓住这两个关键动作进行仿写,如果学生的仿写内容离开了“摇了摇头”与“伸出两根手指头”,则脱离了作者的写作语境,分散了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聚焦,这样的写作指向不明,失去了仿写的意义,这样的练笔也是不成功的。
三、因“情”设意,让仿写有言意之美
教材的编写者在课后设置如此丰富的小练笔,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进行仿写,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当中学习写作,在实践写作要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仿写能力。有的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的文本进行仿写,有的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还有的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言语的实践。这些仿写题目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体现了思维进阶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在真实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形成,需要创设一些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唤醒学生仿写的需要,让学生在仿写当中感受言意之美。
如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中,可以安排“连动词”的仿写。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来描写翠鸟捕鱼的场景。对于文中的动词,学生非常熟悉,但将这些动词进行组合,用“连动”的形式描写某个场面的时候,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到仿写的生长点。为此,教师可以录制一段学生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当中的动作,把所看到的场景记录下来。如一组学生放学回家的镜头,有开门、放书包、拿水杯、倒水、坐下、喝水的镜头。学生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镜头观察,就容易将其串联起来,变成一段含有“连动词”的完整语段。这样的生活镜头,是学生具体可感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自然容易落笔。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在餐厅就餐、在操场运动等镜头记录下来。这些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学生在进行仿写的时候就有话可说。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仿写积极性也会变得高涨,由原来的“要我写”改变为“我要写”,让学生的真情得到了自然流露。
再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学生在自己的放學路上会有哪些发现呢?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孩子们,张秋生在水泥道上从普通的梧桐树叶子当中发现了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放学回家,就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路上的景色。在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颜色、数量、形状、想象等角度去写。在明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进行分享。”为了防止学生照着课文进行仿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去观察上学和放学路上自己发现而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这样学生真实的体验就会变得更多,观察素材就更丰富,向他人陈述与表达自己的新发现的愿望就会变得更加强烈。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基本内容的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围绕真实的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的内容、写法、意义等角度进行仿写,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了解其中蕴含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在仿写活动中铺路架桥,最终发展学生的言意共生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八集小学)
参考文献:
[1]于昌宗.让课堂练笔点亮小学语文课堂.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68-69.
[2]沈婕.随文练笔: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新课程评论.2020(09):40-49.
[3]马红霞.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课程教育研究2020(3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