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达·达令-哈蒙德 丽莎·弗卢克 香纳·库克-哈维 布里基·巴伦 大卫·奥舍 骆奇 盛群力
摘 要:在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之后,怎样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实践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内容,培养解决复杂问题和有效沟通的能力,从而最终学会管理学习活动呢?本文依据最新的研究综述概述了学习与发展科学所达成的一些新的共识,它们对学校和课堂实践富有启示。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和扩大儿童的知识和经验,支持概念上的理解、参与和动机,发展元认知、主体精神和策略性学习的能力等。
关键词:学习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2-0086-07
收稿日期:2020-09-15
作者简介:琳达·达令-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LP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名誉教授,国际著名教育专家;丽莎·弗卢克(Lisa Flook),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香纳·库克-哈维(Channa Cook-Harvey),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里基·巴伦(Brigid Barron),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大卫·奥舍(David Osher),美国研究院(AIR)副院长、研究员;骆奇(1982— ),男,浙江宁波人,高级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博士研究生;盛群力(1957— ),上海崇明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五、发展元认知、主动性以及策略性学习的能力
理解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概念框架内将其与其他观念联系起来,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的主题情境之中。元认知过程,或者说“开展独立思考”需要更多的策略性学习以及理解更有深度的概念性主题。
元认知归属于自我调节学习方面。基于元认知,学生能够积极地对反馈做出反应,自我设定目标,自我开展调控,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元认知在这方面特别重要,因为它能使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意识到并监控学习,实现个性化理解。因此,为了使学习变得更加独立,教师应该将教学设计成基于元认知支持的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达成目标。
研究发现,使用元认知策略可以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优秀学生可以解释自己的学习过程,清晰地表述他们为什么采取这些学习步骤以及如何得出某些结论,这正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大量研究还发现,采用元认知策略(如自我调节学习、自我目标设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认知过程、信息记忆。
在此,我们将讨论三种教师可以使用的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途径:一是直接教学元认知学习策略;二是在练习与复习之后提供一定的反馈;三是采取过程性评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指导,不断取得进步。
(一)元认知教学与策略学习
正如多诺万和布朗斯福特在《人是如何学习的:历史、数学和科学中的案例》一书中指出的,好的学习取决于如何将原有知識融入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如何组织知识以及如何让学生自我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建模、提供明确的策略指导、构建自我监控的学习“支架”,以及定期要求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反思自身优势和成长领域的机会,将自我纠错整合到课程领域中来,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
如在阅读方面,教师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监控,并根据情况采取一定措施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被皮尔森与其同事称为“全身心参与”的学习过程,就包括前面提到的通过策略性学习监控来促进理解、建立联系与引发评论。
互动教学中的交互策略指导是众多有效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策略之一,其中主要包括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构建图像、创建主题、预测、提问、解释、建立联系、总结,并阅读具体的文学元素。在这些方法中,都是教师提供“支架”,因此需要教师尽快将选择策略和控制讨论的责任转交给学习小组。各种实验或者准实验的研究报告已经发现,这些策略方法对文本理解产生了积极影响。
杜克和皮尔森提出了一系列教师在开展策略教学时应采纳的步骤:一是给策略命名,描述其使用的原因、时间与方式;二是由教师、学生或者师生共同对策略开展示范;三是小组合作使用策略,边思考边讨论;四是指导实践,并逐步让学生获得责任感;五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学习小组,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能独立使用策略。
这些步骤更加论证了贝克的观点:“这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发展过程。这就为教学计划构建了框架,其目标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学“支架”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当注重“任务中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参与学习过程,以及对学习活动情境做出反应”,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而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他们的技能。教学目标是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学习过程,并且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当“支架”逐渐消失时,学生也能将上述标准内化,并对学习负责。
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的学习成效。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专家将思维过程组织起来,以便能教给从事这项工作的新手。维果斯基认为,通过默读或者大声说话能够帮助学生组织和调控思维过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研究发现,作家在创作时开展了内部(有时候是外部)对话,思考其将要创作什么以及这样创作的原因,这将有助于其思考创作过程。这项研究为写作教学提供了策略,可以帮助新手作家在经历类似过程时学会自我对话和自我监控。一项历时一年、针对城市小学生的研究发现,有一半学生被认定为学习障碍。通过与对照组相比,当四、五年级教师在分析文本和模拟写作时,实验组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自我调节的元认知策略,更加清楚地解释他们的写作过程,并且在阅读写作方面达到了更高水平。实验组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与对照组的普通学生相比,一样能够描述和使用写作策略。同时,接受过这种策略指导的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得分甚至超过了普通学生。一篇针对议论文写作学习研究的评论也强调了教学这类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有关写作的社会讨论中。
《科学》杂志中,有一个例子使用了自我解释的元认知策略。例如,在一个对照实验中,一组八年级学生在阅读生物学教科书中有关人体循环系统的知识时,采用了“边说边想”的方法。实验组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向自己解释课文意思,对照组学生则安静地阅读课文两遍。两组学生阅读学习材料所花时间大致相同。研究人员发现,开展了自我解释的实验组,所有学生测试后的成绩都提高了,其中自我解释最多的学生,经过测试前后对比,表现出更大的进步。此外,结果表明,对于要求学生回答刚刚学到的知识与先前学过的知识相结合的这类更困难的问题,有过自我解释的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进步。对这些进步的一个合理解释是,开展了自我解释的学生更好地利用了先前学过的知识。
元认知的另一种形式是自我管理动机。学生通过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如与同龄人一起学习,在完成任务时用奖励自己等方式来提高自我管理的学习动机。人们已经发现,使用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业成绩。此外,当学生获得自我调节的机会,包括设定学习目标、发展学习技能和掌握学习主动权后,他们在高中毕业后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掌握这些认知能力似乎比单纯的学习能力更能获得成功。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工具有助于有效地合作交流,并支持自我管理和元认知。有关文献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计算机支持的学习项目,现在称之为“知识论坛”,它允许学生通过具有图文功能的公共数据库来辅助学习活动。在这个网络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发布有关学习主题的短文,或者参与需要验证猜想的对话来参与讨论。这个学习工具为社区活动提供了知识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使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学段水平的学业成绩测试方面表现得更好。
“知识论坛”旨在支持创意工作,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观念之间的互动更加多样化。这需要有明确的解释和策略性协作环境的支持,从而帮助学生经历社会交往概念层面的自我组织,以及知识产生过程中更加明智的元认知调节。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小组间的互动,提供大量关于工作效率的信息,给予反馈机会,并为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理解提供支持。
(二)深思熟虑的反馈与调整
定期精心设计学生反馈是策略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发现,反馈能够促进学习。如果没有概念性错误的反馈,学生很可能会坚持犯同样的错误。克鲁格和杰尼西在一项针对131项研究的汇总分析中指出,反馈对学习的平均效应量为0.40;然而,他们也发现不同研究之间的差异很大。在识别有效反馈特征时,他们发现非特定的表扬和否定的评价都不会对学习有支持作用。相反,当反馈集中于任务,并强调学习目标时,最有可能发生进步。
教师仅仅反馈答案对错是不够的。为了促进学习,与明确表现性标准挂钩的反馈和提供给学生改进策略同样重要。评估指标是一个能够提供明确标准来评判学生表现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反馈集中于学生某些方面的表现,提供改进的指导意见,以及应用反馈建议进行改正。研究发现,这种反馈方式讓一些学生明确了目标,使他们不仅能够增进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学习策略,而且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的相关意义。此外,当学生非常努力并表现出进步的意愿时,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增强。
复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培养如何完成特定类型任务的元认知。除非学生们有机会在改进学习表现时把这些反馈纳入其中(例如,重做数学题,重新尝试跳投或者音乐练习,重读一篇难读的文章,重写句子、段落和文章,重做考试卷),否则他们无法从老师或同学那里获得反馈,而这些反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精力。一系列研究表明,专业的表现与有针对性的练习机会有关,这是通过提供针对表现的即时反馈、评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完善行为能力方法的指导。当学生变得更加专业时,他们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并在具有较少外部反馈的情况下确定改进学习策略。
定期复习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信心和能力,以及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成长性思维。为了开展有目的的练习和复习,反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在该主题教学结束时进行。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认识到反馈的目的是促进学习。鉴于教师不能经常与每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课堂练习应该允许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的思考,以便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使用评估准则和其他的工具来参与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从而更有效地评估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研究表明,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评价,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与促进学习的方法。布莱克和威廉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集中注意力进行形成性评估通常会产生大于一个标准差的学习成效,这相当于将一个普通学生的得分率从50%提到85%。当提供具体详细的反馈而不附加等级,并及时进行修改时,学生就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形成性评估不仅是收集数据,也是一种学习支持的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形成性评估模型中的评估步骤回答了学生的问题“我现在在哪里”,并使教师具备了开展有效学习支持所需要的洞察力。理想情况下,这种支持应该通过对学习进展的理解来获得,这可能是学习支持领域前进的下一个步骤。一个完整的形成性模型,明确了目标并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方法,这和教学“支架”相类似。
六、掌握导向型评估
为了调控形成性反馈和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的评估策略方法,如观察、学生会议记录、表现性任务、原有知识评估、同伴评估和学生自我评估等。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的丰富素材与自己对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利用评估结果来制订计划和修改教学,并提供明确的改进反馈。精熟导向型评估方法强调学习目标,它对随着时间推移而保持成就导向型行为最有帮助,并能引导学生提升学习竞争力,深入理解学习。此外,人们发现重视学生成长而非某一时刻获得分数的评估,更能激发学习动机、能动性和高水平的认知投入。相比之下,研究人员还发现,侧重于对学生判断的评价性、比较性测试,会让学生远离学习环境,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自信心和个人效能感受挫。
许多学校在缩小边缘化学生学习差距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其毕业率和成功率都很高。这些学校采取了掌握导向型的表现性评估,以培养高阶思维、表现技能、协作沟通能力以及一系列认知技能,如自我调节、执行功能、适应能力、坚持和成长心态。这些学校通过清晰的评估准则来对项目、论文、档案进行评估。当评估与反馈结合在一起时,就会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而不是去寻求学生之间的排名。这些实践与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都表明了给予学生高预期的重要性。这些预期是通过有意义的挑战来体现的,他们在这些挑战中有机会发展技能,并依靠自身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许多学校都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有严谨的记录,这些记录要送交给外部评审人员,就像论文答辩一样。这些记录通常包括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科学实验、文学论文、数学模型或需要深入研究、广泛写作和口头陈述的项目。这些记录还可能包括基于社区问题的跨学科项目。研究表明,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是有效的。学习了跨学科探究模式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并开展独立学习。
除了知识,评估还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如:计划、组织和执行能力,面对挑战时的适应力和毅力,成长心态。表现性评估可以为不同学生,如英语学习者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多个视角来获取内容并展示学习。
通过向教师提供良好的课程评估实践模式,教师使用课程嵌入式的评估可以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校内部和校际的课程公平性,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完成教育任务的机会。同时,它还允许教师以某种方式看到并评估学生学习,并以此为课程教学决策提供信息。这种评估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评估和自我指导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和动机。
七、动机与学习
和我们提到的有关发展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的是有关学习动机问题。当学生得到鼓励,其会加倍努力学习,并取得更大进步。然而,动机不仅存在于个体内部,还可以通过技巧性的教学引导学生获得。
(一)激励性任务
研究人员发现,学习动机可以从学习任务具有的三方面条件来激发:一是学习任务本身的性质以及其对学生的价值,二是学习的本质以及学生对成功的期望,三是学习环境的特质以及它所强调的学习目标和提供的支持。具体如下方所说: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看法。正如有学者所说,学生曾经要求教师回答这些问题,如:我被要求做什么?我的能力能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吗?这些学习任务对于我来说有意义吗?我能够得到一些支持来完成这些任务吗?我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些任务吗?我该如何去衡量任务的风险和竞争的目标?
如果他们相信这个任务是重要的,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与他们经历过或者关注过的较为有趣的问题联系起来,那么这个任务才是有价值的。如果任务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提供学习主题、研究策略或模式选择,这会很有帮助。激励性任务处在“最近发展区”,在结构上提供学习进阶的“支架”,以便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当学生对学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会更加重视学习。如这项学习任务可能有益于他人,或是某个作品表演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学生要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学生对于成功的期望会影响其努力学习的意愿。这一成功可能性的期望一般取决于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同时还取决于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学习风险的能力,以上这些能力都与他们的自身素养和自我心态有关。对于那些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努力坚持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影响学习效能感与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密切相关。如果他们相信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对学习并无帮助,就会认为在遇到困难时再多努力也不值得。如果他们认为智力是不断递增变化的,是可以培养的,就会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在遇到障碍时会更加努力,而不是中途放弃。
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认同感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数学不好或者阅读能力差,那么这就会对其课堂注意力、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学生把自己看作数学家、科学家或是作家,他就更有可能全身心投入这一领域,并且不断获得成长。此外,如果学生认同了来自学校、社会的一些言论,认为由于自己的种族、民族、性别、收入导致能力较差,他们就会把这种观点转化为对于自我能力的认知,从而影响学习任务的表现。
学校在以下方面深信不疑:学校以传达有关感知能力的信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跟踪,传递与群体地位有关的刻板的信息或强调能力而不是努力的方式(例如“聪明”与“用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给学生贴标签,要肯定学生的个体能力,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让其明白通过努力是可以进步的。教师也应定期将评估成绩反馈给学生,让其感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要让挑战性任务具有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对于成功的期望,教师可以将学校课程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方式来学习并表达观点和见解。
在强调学习目标的同时,学习环境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而不是分数或是成绩。当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学生通过努力改正了错误,错误就被视为学习成长的机会,从而通过评估不断改进学习,缩小与同伴之间的差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主题,而不是按照成绩来对他们进行分组。
这种课堂的特点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提升创造能力。相比之下,经常性地借助学生外在行为的奖励方式则会降低學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表现。虽然这种外部奖励有时会调动学习创造性,培养学习习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因其使用常态化而逐渐降低期望。
(二)兴趣驱动学习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其中一个内在驱动力是对学习主题、对象和活动的兴趣。学习发展生态学强调通过兴趣来驱动学习,因为学生发展需要自我调节、确定目标,并通过自我反思来实现。神经学资料、人种学研究、自然观察研究和实验汇集在一起,为兴趣驱动学习提供了短期和长期的有用信息。具体而言,从短期来看,兴趣能够激活认知能力,增强学习专注力,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持续参与学习活动。从长期来看,兴趣能够引发学生做出选择,这些选择累积起来,会为学生将来接受的教育、从事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如帮助学生面对学习挑战、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興趣发展四阶段模型中,早期的兴趣依赖于社会环境。随着兴趣与价值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可能包括发起一个新的活动项目、决定参加一项正式课程、使用技术开展一次短途旅行。同时,基于当今对学习科学进展的理解,任何领域的兴趣都是动态的,呈现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这取决于课程资源利用,如加入具有亲和力的团队、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 。
在这种生态学观点中,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与环境和个人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受到个人特殊经历以及其未来目标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激发好奇心的材料,帮助学生引发对这一主题的热情,设计相应主题的探究活动,并与选择同一主题的同伴建立联系。当教师能够考虑学生长期发展目标时,可以通过指导、示范、解释等来影响其学习兴趣,并对其未来发展有所帮助。从这一观点来看,兴趣既是学习的驱动因素,也是学习产生的结果。
兴趣可以随着时间慢慢培养,这与学校内外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家庭、图书馆、博物馆和一系列数字环境为培养学生兴趣提供了社会支持和物质资源。教师可以与这些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同时,家长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探索活动,和教师分享孩子在家时的活动表现。这些活动特别适合于观察兴趣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学校中引发的兴趣会激发孩子在家庭、夏令营和社区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信息技术为兴趣驱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催化剂,它可以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中对学生学习发挥作用。基于数字技术的兴趣驱动学习代表了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维度。如,科技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电影项目制作等以设计为导向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同时,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所指出的,交互式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在他们学习时给予反馈。
虽然一些技术被发现是无效技术,但是那些支持学生兴趣的技术被发现有助于支持成就。近期,基于对70项研究的回顾,研究包括从大规模实验、准实验设计到小型案例研究,注意到其中大多数研究发现,语音、语法、标点符号、数学练习项目、多项选择题等练习活动,虽然以个性化为特征,但是对学习没有影响。同时,模拟游戏、数据分析以及写作等采用了交互式学习技术,却十分有助于学习。因此,如果技术能够与数据协同,可以起到探索创作、表达观点的作用,那么学生的讨论与教师主导的活动就会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该研究中的一个案例就说明了将兴趣用来驱动学习与技术使用相结合的重要性。阿拉巴马州塔拉迪加县的教师引入了一对一计算的学习项目,学生可以深入对项目进行研究,制作博客,开发多媒体演示,设计有关其工作的出版物。这一项目大大提高了当地高中生的毕业率和大学升学率。
兴趣驱动的深度参与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创作新想法时的自信心、在学习计算机时的信心、对未来继续学习的预期,或者在使用工具时的专业感;具有社交倾向,其特点在于越来越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他人;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尝试新的学习选择,包括在家或是学校开始新的项目、选择选修课程来提升自己、寻找导师或是学习伙伴、通过书本或是上网来寻找资源。这些类型的选择创造了生成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八、总结
研究回顾了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些建议,为了支持学生学习,课程与教学方案应该设计成能够有助于建立与学科核心思想有关的心理图式或是心理模型。这些目标应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着重于学习内容的关键部分,采用真实的任务和易于理解的表述,并循序渐进得以实现。为了促进深入理解和有效迁移,教师应该将明确指导与引导探究相结合,要求学生评估分析,提出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观点与办法。
最后,为了提升有效学习,促进思维和习惯的发展,课程与评估应该培养元认知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反馈,鼓励他们提升自己的技能,这样就能将标准内化,感受成长的进步,培养积极的心态。定期提供复习机会,及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可以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满足个体对学习环境的需求,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自信、自立的学习者。
文献来源:Linda Darling-Hammond,Lisa Flook,Channa Cook-Harvey,Brigid Barron & David Osher (2019):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DOI:10.1080/10888691.2018.1537791.To link to this article:https://doi.org/10.1080/10888691.2018.1537791.
(责任编辑 王策 杜丹丹)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Ⅱ)
Authors:Linda Darling-Hammond 1,Lisa Flook 1,Channa Cook-Harvey1,Brigid Barron 2,David Osher 3
Translators:LUO Qi4,SHENG Qunli5
(1.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Washington DC,USA 20036;
2.Stanford University,Palo Alto,California,USA 94305;
3.American Institutes of Research,Washington DC,USA 20007;
4.Ningbo No.7 Middle School,Ningbo,Zhejiang,China 315040;
5.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China 310028)
Abstract: After the creation of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what kind of 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practice can mak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discipline,cultivate the abilities of solving complicated problems and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and finally learn to manage learning activities?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overview,has summarized some emerging consensus achieved b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cience,and they give enlightenments to school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These strategies mainly contain establishing and enlarging children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uppor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ion,participation and motivation,and developing meta-cognition,subjective spirit,and the abilities of strategic learning,etc.
Key words: learning science;instructional design;teaching strategies;effectiv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