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2021-05-31 21:29刘炎火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痛点中等职业

刘炎火

[摘           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就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就是为培养新时代中高级技能型劳动者服务,就是适应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就是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122-02

职业教育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职教二十条”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中职教育要开启现代化进程,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实现中职教育现代化就需要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痛点存在的根源,找到解决痛点的策略,研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策略。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痛点

中国经济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型到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社会经济转型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能的工匠做支撑,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工匠的摇篮。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起点,这个起点存在诸多发展“痛点”。

痛点之一:社会认可度较低。民众普遍认为中职教育不如普高教育,中职教育缺少发展的机会。这种认知导致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歧视,导致普高热,由此造成中职招生困难。

痛点之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教育是需要情怀、担当和创新的职业,好的教育需要有驱动力和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中职教育的质量偏低除了态度问题以外,学校运维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非理性的管理导致方向很多、方法很少,口号太多、行动很少等问题。学校管理者只重方向、重口号,必然导致外表鲜亮,但毫无内涵,这些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痛点之三:中等职业教育大而不强。普职比大体相当,每年中职入学数接近600万,规模很大,但是经费投入并不匹配,由于经费短缺,迟滞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徘徊在低层次的发展模式,无法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真正做强。根据就业数据统计,城乡新增就业岗位需要有中等职业教育的经历,需要有掌握初级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掌握技能需要经历大量的能力本位训练和劳动实践教育,需要产教融合共同培育工匠,需要校企集团化合作。

痛点之四:师资薄弱是中职学校普遍的硬伤。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缺陷,给中职学校发展留下诸多无形壁垒。人类进入智能化数字时代,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一位从大学本科出来的专业教师,若三年不自觉学习新知识就很难担当新时代工匠培育的职责。师资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一所学校缺乏软实力,就好比一台高级计算机仍然只运行DOS系统,很快将退出历史舞台。培养专业教师的软实力,不是学校的福利,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学校发展关键是管理者理念更新,需要有发展老师的方向,有推动教师建构第二曲线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痛点之五:生源素质差是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和行为习惯不好的现象,大部分是中小学形成的习惯,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相对欠缺,内心也比较自卑,这种现象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善的,但是人的能动性是可以被激发的,这大概是中职名师探索研究的重点方向。2020年是福建省职业院校分类招考的第一年,学生的升学情况必然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分类招考提醒中职校长:如何在差中选优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痛点之六:“貌合神离”的产教融合,往往停留在一纸协议上。“职教二十条”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政策有了,但是如何实施需要多方发力,才可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除了政策层面以外,我们还需要深入分析专业特征,有些专业可以做、容易做,有些专业不容易做、不适合做。为了确保产教融合,需要創新运维,培育合作基点。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层面”逐渐好转

“职教二十条”的颁布,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确立了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的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软实力”建设。这些信号表明,职业教育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主流之一。

随着改革逐渐深化,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人才需求不仅仅是高素质的技术型专家型人才,还需要大量掌握职业技能的新时代工匠。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大批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抓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也就有了基础,办好了职业教育,智能制造也就有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质量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发展有了保障

发展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宏观性影响,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2011年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2889.3亿元,2018年提高到4613亿元。中等职业教育,2018年经费投入高达2463亿元,生均投入19742元,同期普高生均20441元,两者大体相当。从这些数值表明国家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随着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依托信息技术,经济改革将全面深入逐渐优化,企业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掌握职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之必然。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为适应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

三、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一)结合区域经济特性,整合资源,突出实用性

“职教二十条”提到“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这就表示从政策层面确立专业建设要与区域产业发展相一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陈宝生部长曾说:“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全球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深水区,我们必须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我们必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能的技能型工匠。我国的劳动者中,技能型人才超过1.65亿,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体量很大,但是比例则不高,技能型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是21.3%,高技能人才则是6.2%,制造业强国德国的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则是50%以上,根据数据统计,预测我国的高技能人才缺口高达2200万。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也是培养工匠人才的主渠道,是支撑人力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把中高级技能人才体量做大做强。

职业教育走进新时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何谱写职教春天的故事,是每个职教人的任务。推进“三教”改革,落实“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智能化数字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因此教师研修、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方法,“三教”改革需要以培育高技能人才为改革方向,要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依照“方案”指引,积极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学习国外“双元制”和“教学工厂”模式,创新合作模式,构建“中职—企业—高职或应用本科”共同育人链条,从深度和广度构建多赢合作模式。在推进“三教”改革的同时,需要全面创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环境,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提升教学质量,调整专业机构,提高社会认可度

办好职业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社会认可度,必须有制度保障。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就是制度。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做好五件事,一要树立实际、实用、实效、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学生,一切其他工作都应该为其服务;二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软资源,只有利用好教师这个软资源,教学质量才有提升的可能;三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职业教育注重技能教育,技能教育需要设备,需要空间,合理的经费投入是一切的保障;四要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有合适的教材与教学资源,智能化数字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很快,需要不断探索新教法、新学法,教材与教学资源是支撑教学改革的灵魂和框架,只有好的教材与教学资源,才有更好的教学;五要科學、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要结合区域经济特征,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认证、规范设置。

新时代教育制度打通了中职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通道,实现中高职、应用本科贯通的发展模式。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了自身办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了发展空间,社会认可度就会不断提高。

(三)结合“1+X”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职教二十条”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部等四部委于2019年8月30日联合发文《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促进教师研修与发展。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明确的方向,有实实在在的办法和策略,各地只要结合区域经济特征,有序安排,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组织实施,50%以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非智力因素研究,重构职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最常见的表现是不善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加工,不善于自觉接收新知识。究其原因就是在中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缺乏智力活动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回到教学原点,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的原理,重塑中职学生智力活动的技能,以非智力因素推动学生智力活动的重构。

中职学生普遍没有掌握智力活动的技能,根本原因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致。中职是高中阶段的分类教育,学生错过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建构的黄金时期,重构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从非认知因素出发,通过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方式激发学习乐趣,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关于重构的具体策略,需要从教学论、学习论、心理学等维度深度探索和研究,在此不作深论。

参考文献:

[1]郭思彤.中职教育发展困境与战略选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6).

[2]陈晨明.应多途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3]黄瀚玉,曾绍伦.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及内容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9(1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技能型痛点中等职业
尾巴帖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藏在“抱怨”背后的商机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