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二轮复习主要是对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纠正,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网络;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点突破,培养学生中外关联、对比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水平。因此,笔者试提出二轮复习的“三对策”,以期为高三复习提供参考。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起到总揽全局和纲举目张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应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高频考点形成明确认知,这将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减小答题难度,是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
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都很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如2020 年全国卷Ⅰ第42 题,考查中国古代各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这一重要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赋予历史的深刻烙印,它提示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共性内容,是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的集中反映,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因此,引导学生明确认识阶段特征是单元复习和二轮复习的核心内容。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主干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网络。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大致可分为七大主干知识点:①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③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④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⑤“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⑥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⑦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以上知识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体现,教师应把握住每一个知识点下的高频考点。从全国卷Ⅰ来看,知识点①以选择题为主,主要集中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种制度的内容、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以及周文化的内容、地区分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知识点②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考试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涉及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和弊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含地方行政区划演变和边疆治理)和对官员的管理(监察制度)、政治与生活的关系等的考查,因此,教师应对汉、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的政治特点给予必要的关注。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知识,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对知识点进行“深加工”,梳理出每个知识点下近几年的高频考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知识复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标准将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零碎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形成专题体系。构建历史专题知识体系、适当进行宽度和深度的挖掘可以克服不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弊病,有助于学生解答有跨度的对比论证类高考试题及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分析、概括不同阶段历史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按纵向线索将历史事实进行归纳。例如,在复习必修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笔者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整合复习。
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况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欧洲的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殖民者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建立。二战后,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各种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展。
又如,针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教师可以抓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多极化趋势这条主线,联系各体系形成的背景、标志、过程、特点和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国际关系和格局的变化规律。通过有效的纵向联系,既可拓宽知识面,也可深化知识点。
从分析各专题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入手,厘清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将该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期世界史上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其实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例如,将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整合为20 世纪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把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知识整合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嬗变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具有明显的时代感、现实感,热点问题是高考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在复习中,要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
例如,2020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成功考查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很好地贯穿了“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此题关注现实,紧跟时代,立意高远。近两年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对两国经贸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美国以霸权主义思维考量,无论中国在任何领域接近或超过美国,都被视为对美国的“威胁”。2020年7月28日,《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文章中表示,“美国是全球霸主”的观点已不合时宜。最新民调显示,当135 个国家、地区民众被问及“对世界大国的看法”时,44%的受访者都认为德国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国,而美国的支持率只有33%。现在的美国处于较差状态——白宫傲慢的单边主义、不加掩盖的民粹主义使美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正如美国参议员桑德斯所言:白宫在应对美国疫情中的失误,包括无端抹黑别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接二连三地制裁盟友、为对外战争做准备……确实让世界各国感到寒心。相比之下,德国的做法更彰显了大国风范。如果考查国际关系这一热点专题,在中外关系中,中德关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2020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考查了中德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历史条件等。此题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其参考答案为: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这正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待中美关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此题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的重要问题。
所谓跨度,即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社会形态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横向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秦汉时期,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出现了相互交融、共同创造新文化的局面,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交融,构成了秦汉时期这一活力的辉煌篇章。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秦汉之后,统一多民族国家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导模式,也表现为人心所向的必然归宿。即便是在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之下,“华夏必定走向统一”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谁拥护统一、为统一贡献力量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戴而流传千古;反之,谁阻碍统一、延续割据就会遭民众唾弃而遗臭万年,这种意识的形成是秦汉历史时期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又如,对于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专题复习时把握一定的跨度和深度,既有利于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度掌握,提高其应变能力,使其能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新题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解答各种新材料、新情境问题的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部分试题不单纯考查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考查教材知识的延伸,这正是对跨度和深度的考查。
在二轮复习中,既要防止完全脱离教材,又要在打破教材框架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知识的重新概括、归纳和总结。例如,2018 年全国卷Ⅰ第42 题,以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素材,采用高度概括的历史叙述手法创设了试题情境,将学科素养隐含于材料叙述中,要求学生能够从学科素养的要求出发,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训练。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高考试题往往给人以“新瓶装旧酒”的感觉,但如果命题者在限定条件、命题角度等方面稍微改动,答案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果学生仍拘泥于旧思维模式,就会失掉宝贵的分数。因此,在做题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变换情境、问法,多角度、全方面地练习。
例.(2020·全国卷Ⅰ·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C)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部分学生只看到雅典城邦陪审团规模大、人数多、有不同阶层代表,便认为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因而错选D 项。实际上,此题是以陪审团在雅典和罗马不同的组成、职责为切入点,将二者进行对比,不能将“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这一关键忽略。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这一结论。
限时、限量训练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主观题的训练,要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按要求表述成文的能力。近几年全国卷Ⅰ第42 题的分值都是12 分,得分点一般有5 个左右,学生要根据试题的作答要求,分点答题,不能有遗漏。例如,2018 年全国卷Ⅰ第42 题,小说情节1 分,历史现象2 分,历史现象的概述4 分,历史现象的评价4 分,逻辑结构1 分,学生在作答时,这5 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
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任务,因此,二轮复习时期是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愿笔者提出的“三对策”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