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校本教研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离教师还有些远,研训活动还流于形式,甚而出现校本教研“失真”现象。近年来,如何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校本教研,让教师科学有效地工作,是不少学校正在研究的。
近年来,我校本着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积极态度,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引领,教学研究“坚实”
科研兴校是我校一直坚持的办学宗旨。学校充分发挥“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扬州市校本教研四星级学校”的示范作用,从原有基础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起适合学校发展的课题研究网络。在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申报了学校主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小学“真”课堂的实践研究》。该省立项课题内容覆盖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所有教师都能参与其中。
基于“问题即课题”,学校引领教师依据自己个性发展特点,参照主课题,确定个人的子课题,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对个人课题的申报材料进行研讨、完善,动员并推荐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学校相继成功申报《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创意作文实践研究》 《基于学校文化的“真”课程建设研究》等7个省市级课题,很快形成了多层次的课题研究体系。
在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学校坚持一学期一考核。学期初,要求课题组拟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学校组织各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对照计划,考核目标达成情况。同时,学校修订了《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提高了参与课题研究的奖励力度,每一项县、市、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关注课题研究,调动他们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题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催生了教师的动力,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二、一课两上,集体备课“扎实”
早在2014年,我校改革了陈旧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模式,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做法:单周,组织教研组集中学习理论,传递最新教改资讯,为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双周,安排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承担研课任务,学以致用,破解难题,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反馈给教研组,以期在教研组学习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突破问题瓶颈的办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无数次的备课组研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团队磨课的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实行“一课两上三研”的模式最契合实际。这种模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由主备人形成初始教案,人手一份,开展组内第一次集体研讨。然后,主备人对全校或组内公开教学,组员听课后组织二次研备,主备人吸纳意见和建议,修改整理成新的课案,继续在本年级执教。最后第三次组织研讨,形成较为完善的课例,供老师们参考。
几年来,这种磨课模式不但发挥了团队的智慧,还从理论上探讨了新时期贴近学生的施教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抓四类课,课堂研讨“真实”
教学质量提升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课堂,因此,学校教科研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多年来,我们聚焦课堂,以教促研,以课练师,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各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校本教研中,着力抓好四类课:
1. 教学研究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带着教学问题,利用“一课两上三研”的模式开展课例研讨。这样的教研课,不求多,但求实效,有借鉴意义。全校18个备课组,规定每个备课组每学期至少研备4课,形成电子课例后报教科室存档,成为校本教研的资源成果。
2. 教学展示课。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校内县、市级骨干教师执教,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春学期为骨干教师展示课,秋学期为行政人员示范课。每年按照市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的活动要求,利用“一师一优课”网络晒课平台,组织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此类展示课已延续了多年,给全校教师带了好头,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教师在展示活动中比学赶超,提升自我。
3. 对外交流课。学校努力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平台。多年来,在市教育局的牵头下,我校5位教师在“课堂进阶研修营”培训活动中执教观摩课,6位教师在“宁淮扬”三地名师工作室联袂教研活动中执教过交流课,9位教师在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中做公开教学,2位教师在江苏省珠心算实验教学中执教交流课,十多位教师在网上结对学校线下同课异构活动中执教观摩课,骨干教师在送教支教活动中执教示范课……皆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在对外交流课中大家相互学习,研讨反思,寻找差距,补足短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 教学竞赛课。扎实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看家本领。结合校园文化,我校已成功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两年一届的“真”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学校通过校内的竞赛课,一方面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为各类教学竞赛活动选拔人员。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等。学校把每次竞赛当成一项“工程”来做,成立相应的合作团队,共同研究打磨,力求拿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在研课的过程中,上课教师在成长,参与磨课的教师也同步得到发展。
四、三措并举,校本培训“踏实”
校本培训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学校立足校情,调整了现行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分工,三措并举,力求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1. “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每学期,学校积极将教师送到校外培训,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每次外出学习归来,或在教研组、备课组内汇报心得,或上示范观摩课。通过他们将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信息及时传达给其他教师,使教师队伍始终能把握教改的最新发展方向。另外,学校还积极邀请学科专家走进校园,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班主任专题讲座、师徒结对专题报告、课题申报辅导报告、联袂教研活动、校际交流活动等。与这些学科专家的交流,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大师,聆听教诲,提升专业素养。
2. 个人自修和集体研修相结合的策略。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组织了校内教师读书会,并以此为平台,让教师能潜心读书,为教师注入源头活水。利用业余时间,教师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在校内网上的“讀书吧”进行阅读分享。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以上读书交流会,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举行颁奖仪式,赠送读书卡。学校将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一半时间用于个人自我研修,实现了个人自修和集体研修相结合。
3. 采取结对式培训策略。“以老带新结对子”是校本培训的传统做法,它可以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做法,实施了“导师制”:明确每位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制订三年成长规划,从基本功、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培养青年教师。学校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学年结束时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把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与进步情况作为考核奖励的一项内容。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的必由之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就需要针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地研究探索,改革创新,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我们坚信,求真务实必将成为校本教研的共同追求。
(作者单位:仪征市真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