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提问:通往高效课堂的路径

2021-05-30 22:51丁凤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桂花课堂教学课堂

丁凤霞

提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效和无效的提问则不能达到如上的教学效果。

结合日常听课感受,笔者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或多或少存在以下现象:

1.提问数量繁多。问题轰炸不绝,学生应接不暇,看似师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然而教师所提问题大多内容琐碎,缺乏思维含量,学生无须经过深入思考,答案脱口而出。长期这样提问,难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

2.提问方向不明。问题表述不够准确,学生不知所云,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思考,课堂上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偶尔有学生给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其实是揣度教师心理的结果。

3.提问形式单调。所提问题缺乏变化,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时十余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不仅学生面露倦态,懒得应答,连听课教师都不想再做笔记。

4.提问主体单一。教师难以摒弃由教师掌控课堂的传统观念,通常自己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鲜见学生向学生提问、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样的提问,学生是被动受众,很容易游离在课堂之外。

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提问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要想通过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精简提问数量

提问繁多琐碎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难以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应在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删减不必要的提问,精选提纲挈领、以点带面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寻幽探微。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学生一读就明白作者最喜欢桂花香气迷人的特点。教师出示三组写桂花香气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到底哪里桂花更香: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开始,学生觉得几处的花香都差不多。前两句写家乡的桂花,都用“浸”字写出了桂花香气无处不在、沁入人心的特点,而且也是练习中要求重点品味的句子。第3句写杭州的桂花,通常会被学生忽略,只有细究才能发现其中的意味。果然,学生多读几遍后发现,“才”字说明杭州的桂花是真的十里飘香,较之故乡的桂花其实更香。可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样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披文入情后明白:家乡的桂花更香,是因为桂花承载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连接着摇桂花的往事,折射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与乡邻之间和睦相处的情谊。此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式说说家乡还有什么会让人难忘,答案水到渠成,精彩纷呈。

整节课教学观点清晰,三个问题“到底哪里桂花香”“为什么说故乡桂花更香”“故乡还会有什么令人难忘”一线贯穿,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徜徉在美好的意境中,培养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谓言意兼得。精简提问数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这其实是一种思考的深入。

二、明确提问方向

提问应有的放矢,方向明确。通过提问,想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学到什么方法,受到什么感情熏陶,提问之前教者要了然于胸,提问时要表述准确,避免随心所欲或语焉不详,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

如一位教师教学五年级上册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出示第5自然段: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 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要求学生默读这一段,思考文章主要体现什么内容。学生给出了多个答案,核心都是“飞机飞行速度很快”,教师均不以为然。学生非常困惑,听课教师也议论纷纷,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答案不对。最终,教师出示答案,是开头第一句。如果教师非要这个封闭式的答案,那设计的问题应是“联系上文,说说本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可由于表述不够清楚,学生理解成这是开放式的题目而自行概括。

方向明确的提问犹如给学生指明了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才不“迷路”,才有心情一路走一路欣赏语言文字的奥妙与布局谋篇的精巧。

三、丰富提问形式

对于特定的文本,无论谁教,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是相似的。同样的问题,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提问时不妨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同样的问题换上“新衣”。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一诗,教师通常会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蕴含的哲理。这样的设计平淡无奇,学生常常兴味索然。

一位教师独辟蹊径,以填空的形式提问。“横看成岭侧成峰,( )各不同”,让学生填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学生填上了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东西南北”,表示天气的“阴晴雨雪”,表示时间的“春夏秋冬”“昼夜晨昏”等不同的内容。后两句更开放——“不识( )真面目,只缘( )”,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想出了“不识西湖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湖中”“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不识自身真面目,只缘此人就是我”等精彩答案。一样是理解诗意,感悟哲理,这样的提问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热爱思考。

同样的问题,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拘形式地提问,激发学生的潜能,课堂才能充满活力与张力。

四、变换提问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应垄断课堂提问的权利,而应积极指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向老师提问、向学生提问的习惯,使学生敢问、善问、爱问。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教会学生判断提问是否有效,《蝴蝶的家》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提问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运用。通过一个单元的阶梯式训练,学生具备质疑意识、掌握提问方法后,将在日常阅读中不断实践,养成提问的习惯。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学生不仅提出问题,还试着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退隐幕后,课堂成为学生发光的舞台。

综上,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教师精简数量、明确方向、丰富形式、变换主体的提问是智慧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条条大道通罗马,智慧提问是通往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桂花课堂教学课堂
桂花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做桂花糕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桂花蒸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打桂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