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2021-05-30 22:51施嫣涵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要素想象

施嫣涵

一、认真研读,把握练习特点

1.练习有意图。统编教材课后的练习多种多样: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识字写字类、语言积累类、阅读理解类、语言运用类和综合实践类。每一项练习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有一定的意图:有的指向语言的积累,如第1课《观潮》“背诵第3~4自然段”;有的指向表达方法和遣词造句,如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有的指向说和写,如第12课《盘古开天辟地》“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还有的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如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第1课《观潮》和第2课《走月亮》都有这样的练习。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逐步提升。

2.练习有策略。统编教材课后练习把语文要素作为主线,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正确地研读课后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师生改进学习策略。如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后练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这道练习题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如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又是在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方法的引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策略。

3.练习有梯度。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在编排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有梯度的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规律。比如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围绕这个要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练习主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练习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练习则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問题;第8课《蝴蝶的家》是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和安排能够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

二、用好练习,落实语文要素

1.借课后练习,让预习更有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都是依据专题学习的重点精心编写的,体现了编者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和高度挖掘。这些练习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如何学的路径。

(1)学习课后生字。中年级仍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仅凭短短的语文课时间去完成全部的生字学习远远不够。在预习中,学生有效地学习生字,可以为其课堂学习扫清障碍。比如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生字表中就出现了多音字和一些容易混淆的字。结合生字练习,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预习:①读读并写写这些生字;②“相”字有哪些读音,请分别组词;③“级”“辫”这两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它们会和哪些字混淆,请举例。

(2)梳理课文线索。预习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步骤,而且也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第16课《麻雀》课后有这样一题:“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结合练习题,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①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②用表格或示意图的方法把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出来,并尝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在课堂学习前就能大致理清课文内容。

(3)查找相关资料。教材课后习题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途径来查阅相关资料。如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练习“课文多次出现‘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不能只是读与看,还要查找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能丰富语文课堂学习,一举两得。

2.解课后练习,使目标更明晰。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但是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很多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取舍。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的,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制定教学目标。

(1)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后练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引导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修建“住宅”的。

(2)理解语言,体会作用。如第26课《西门豹治邺》课后练习“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引导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能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3)复述课文,交流感受。如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后练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一建议,可以直接将解答这一习题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4)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如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那么,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可设为: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这也符合“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一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3.循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

(1)优化每一课的教学。选入教材的每篇课文都呈现相对独立的语文要素,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材课后的练习题把握好每篇课文语文要素的独特性,着力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夯实语文基础,从而优化每一课的教学。如第1课《观潮》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这个练习就是告诉教师,这课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圈画相关景象,感受潮来前的画面;接着梳理潮来的过程,想象潮来时的画面;最后品读重点词句,想象潮去后的画面。

(2)优化单元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人文主题相同,但语文要素却被不同程度地编排进课文及习题中。如第六单元的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教材围绕此要素在每一课的练习都做了精心的编排:《牛和鹅》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勾画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第2题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句,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陀螺》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课文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这样,通过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序推进了语文要素的训练。

(3)优化整册教学。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要掌握语文要素就需要反复练习。统编教材让同一语文要素在不同主題单元、不同课文中有梯度地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四年级“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从第一单元就提出来了,这一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练习题都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到了第三单元,虽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是观察,但是部分课文课后练习同样有想象的要素,如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第2题,学生通过想象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到了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的学习及课后的练习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后练习第1题,这是要求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盘古的形象。这样的训练体现了语文要素落实的层递性,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关注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关注课后练习前后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总之,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如同一座巨大的宝藏,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后练习的提示与作用,只有真正了解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和价值,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学和导练功能,使语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要素想象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快乐的想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