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瑄
叶圣陶说过:“诵读全文,在知道文章大概;可是要能够通读下去没有错误,非先把每一个生字生语弄清楚不可。”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他们学习语言文字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操场上》是一篇识字课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教师应借助图片、词语和儿歌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和感受汉字的构字特色;还要结合插图和语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更要关注词语中的生字偏旁,认识归纳带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
一、文本语境:“梯田式”抽丝剥茧
1.认读字音,扫清障碍。通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字音;字音通,再是字形与字义通。以教学词语“操场”为例,教师需基于文本,分层次递进,才能帮学生一步步牢记生字。
师:“在学校里,你觉得哪里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呢?”(出示词语“操场”,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关注“场”字的翘舌音和后鼻音。用评价的方式,把教师想要重点关注的字音内容输出给学生。
识字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清楚地读准字音,而后才能继续辨析字义,运用文字。最初印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第一次遇见这个字时就要喊准它的名字。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每认识一个生字,就多一份积累。
2.巧记字形,自主辨析。在扫清生字字音的障碍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字形有进一步的记忆。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较弱,对图片和声音的感知能力较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环节中应适时利用图片和音频,从视觉和听觉上提高学生们的识字兴趣。例如识记生字“操”——
(出示学生们早晨做操的图片)
师:“操”是个生字,你能联系我们做操的样子,来记住这个字吗?
生:做早操的时候会用到手,所以“操”的左边是个提手旁。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做操的姿势,记住字形。
师:“木”就像小朋友伸平的手臂和笔直的站姿。“操”字右上方的“三个口”表示什么呢?(播放音频: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生:像三张小嘴巴在喊响亮的口令。
和图片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记忆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字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记,教师需要花时间去揣摩字形,注意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发现字形中隐藏的规律。教师此时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具体的提示,指导他们自己思考,自主辨析字形。
3.理解字义,应用于生活。识字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设计识字教学时,还要注意和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师:“场”一般指适应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的地方。(出示生活场景图)城市里大家休息、娱乐的地方叫——
生:广场。
师:买菜的地方叫——
生:菜场。
师:看电影或戏剧的地方叫——
生:剧场。
师:学校里同学们做操的地方叫——
生:操场。
把“场”字同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学生很快就能根据图片和解释,大声说出对应场景的词语名称。学生看着图片,直观地感受到每个词语,并且在脑海中形成词串。像这样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感性地帮助学生增加了对生字的印象,才能深刻理解字义。识字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在生活真实场景中运用得当,才能算真正掌握了这个字。
二、趣味境界:“多态式”妙趣横生
1.静态观察。低年段学生对图片感知能力较强,教师在识字教学环节中,适当地插入图片,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识字充满期待。
例如识记“踢”字时——
(出示踢足球图片)
师:踢足球要用到什么?
生:脚!
师:所以“踢”的左邊是什么旁?
生:足字旁。
师:右上方这个“日”表示?
生:太阳。
师:同学们都喜欢在明媚的阳光下踢足球。足球运动员要有灵活有力的双腿,仔细看这个字,那有力的两条腿藏在哪儿呢?你能在字里找到这双腿吗?
很快,有同学就发现:这双腿藏在‘易字的两撇里。
在“踢”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之间的联系,把“踢”字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分析字的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含义。“找腿”环节,把字形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2.动态识记。低年段识字课中,最好能穿插一些游戏或表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些辅助,能让学生得到更多愉快的学习体验。
例如识记“拔”字时让学生做做拔河的动作,想一想,怎么记住“拔”这个字。学生都能想到拔河要用手,所以“拔”的左边是提手旁。结合生活解释:“是呀,拔河也离不开好朋友的帮助呢!所以‘拔字中还藏着一个‘友字。”教师结合拔河的运动特点,只有朋友们团结在一起,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这时再出示最后一笔“点”:“大家一起使劲拔呀拔呀——右上方的这一点像什么?”学生自然能回答出:“像小朋友们流的汗!”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拔河这项运动的精髓。
3.拟态联想。有些较为复杂的生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直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生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先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解释文字的本义,再把文字放入文本中,通过思考和联想,揭示其在文本特定语境下所代表的含义。这一过程也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往往喜欢了解生字的字理,并乐于去探索它在文本中的含义,更有甚者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其他场景会遇到这个字词。
比如“锻炼”一词。在教学时,教师结合字理识字。(出示锻造刀剑图片)解释“锻炼”原来表示在火中不断敲打刀剑,使它们更锋利。所以“锻”是金字旁,“炼”是火字旁。再拓展到文本中,这里“锻炼”表示通过体育运动,使人们的身体更强壮。学生通过对字词本义的理解,加上对经验认知的联想来理解文本,就能简单地明白生词的意思并记住它。
三、依循规律:“螺旋式”触类旁通
1.抓住偏旁识字。教师对识字环节的设计还需要有整体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规律,最好能举一反三。考虑到本课生字大多可依偏旁分成两类,因此,在读熟词语后可让学生尝试将词语分类。
师:仔细观察,如果要把这些体育活动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让学生重新排列词卡,说明理由。)
生:打球、拔河、拍皮球都是手上的运动,所以分成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脚上运动,所以分成一类。
分类结束后试着让学生们自己评判对错,并说明理由。
生:打球、拔河、拍皮球都要用到手,跳高、跑步、踢足球都要用到脚,所以他分得是对的。
(相机板书:扌)引导学生掌握偏旁识字的记字方法,鼓励以后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看看它的偏旁去猜测汉字的意思。教学时要善用字中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形成记忆点,集中识字、串联识字。
2.利用情境识字。教师要有指向性地制订朗读目标,提纲挈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按规律识字。
第一遍听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听清节奏。明确学生的听读目标:关注老师范读时的字音和节奏。听清生字的字音,初步识字。第二遍自读课文,注意读清字音和节奏。明确学生自读的目标:疏通难读的字音,仿照老师的节奏。让学生在自读中辨识生字,强化字音。第三遍个别读,请准备好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学生在展示的同时,教师要仔细听他是否达到之前提出的两个自读目标。在指名朗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再让学生找出含有后鼻音的生字,領读。在充分消化后,全班齐读,让学生把生字代入儿歌中,读好儿歌。
教师在每一次朗读中,需要明确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认读情境儿歌。让学生学会后鼻音字连贯记忆、轻声词特别记忆等方法。
3.根据结构识字。在写字教学中也要贯彻识字的规律意识。如:“打”“拍”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偏旁相同,可放在一起书写。根据书法书写规则,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注意比宽窄高低。教师在范写前可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此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跑”就是把“足”变成了偏旁,教师在指导书写时,应该把这两个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足”变成偏旁后,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重点提示学生书写要点:撇变成竖,捺变成提。系统性、结构性地识记和书写生字,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有规律,让学生识记时更加有方法。
(作者单位: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