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
【摘 要】新课标提到“应使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让他们形成对具体文学形象的感知、加深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促进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形成教学总结意识、拥有授课反思精神。“互动式”教学一改往常教学过程中“一堂灌到底”的“机械式填鸭”教学的老模式,改变了过去课堂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固定模板形式,形成了教师仅仅给出“参考答案”,学生人人有个性答案的活局面,在课堂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真正达到了师为良师、生为益友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互动式教学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048
新课标提到“应使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让他们形成对具体文学形象的感知、加深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促进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形成教学总结意识、拥有授课反思精神。只有认识到传统阅读提问方式的弊端,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使他们深入文本、展开阅读学习,才能提升授课效率。进而完善育人机制,使教师找准课堂提问的契机、优化提问方式以及提炼关键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较随意,缺乏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挑选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析文本,使他们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思考中,展开阅读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助力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但较多时候教师的阅读提问较为随意,衔接性、开放性、思考性等问题设置不当,未观察或思考学生对哪类问题更感兴趣,只是希望他们快速获取文本中的要点知识。例如,在《秋天的怀念》阅读中,教师提出了“为何作者文末侧重于对菊花的描写?”因问题精准性不足,对学生的思考造成阻碍。若教师以“文章最后一段浓墨重彩的描写菊花,其寄托着怎样的情思与作用?”学生便很容易想到盛开着的不同色彩的菊花代表的是坚毅和勇敢,也使“我”最终懂得了应当“好好儿活”,而母亲爱菊,这也是作者一种缅怀母亲的情感寄托。
(二)质量不高,过于刻板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提问还应注重质量,以免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中。例如,很多教师习惯提出判断性、老套的问题,以“这样说对不对”“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是倒叙还是插叙”等作为提问,学生的回答大多也只是“对”或“不对”“可以”或“不可以”。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认真的思考,只是随声应和。看似教学氛围十分的热烈,师生互动频繁,但是提问质量低,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因此,只有教师及时点拨、从旁协助,使问题设置更具新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兴趣,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进行品读,让他们具有高阶思维。
二、互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教者与教材之间的互动
在过去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作“尚方宝剑”,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课本上的重点内容,任课教师就算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在“互动式”教学实践过程中,教材的权威被弱化了,它变成了“学习资料”,从外在形式和内容上彻底改变了强制灌输和进行知识移植的教学形态。教师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品位层次以及受教育经历,所接受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所形成的个人思想观念以及对所授课程内容的大致观点等都直接影响着教者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认知。正是由于教师的理解和理解不同,才使得教材与教者两者之间的交流显得更为必要。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讲台可以说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讲课的过程可以说是教者一个人的演讲,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参与性,更谈不上进行思考和發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完全被教师弱化了。而在“互动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时动态的信息交流互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三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均处于平等自由的状态,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更进一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通过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破除了自己的封闭状态,眼界更加开阔,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影响补充,达到一种对所学内容的共享,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三维目标。
(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几乎没有横向联系,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单元,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正面的因素被完全忽略了,笔者认为,这正是导致传统的语文教学多年停滞不前的最重要原因。“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交流。教师可以按照“学习互助小组”的模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就重点环节、重点内容,集思广益发表意见,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互助小组群体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和思想的互相交流,达到知识共享、经验交换、情感共融,与教材中各位作者的内心进行交流,体会作者的精彩意途。
三、结束语
简言之,“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合作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开拓眼界、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使他们成为自我激励、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新时代学生,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依靠惯性自主学习,让他们获益今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19.
[2]许松柏.“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国家意志解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