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手段车轮动平衡检测与调整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05-28 20:51李飞代世勋王来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高职

李飞 代世勋 王来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职业教育已经跨入新的征程,“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导向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性决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当前信息化手段已走进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已初见成效,1+X证书制度下基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一体化教学实施经验进行课程任务“车轮动平衡与与调整”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车轮动平衡;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08-0235-02

0  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教育工作總体要求第二部分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内容中第10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推进教育新型设施建设,研究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1]。教基厅函〔2020〕24号公布“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学模式”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名单。通过调研反馈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表明,信息化教学建设及改革势在必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总结从出台《方案》到“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等重大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日渐清晰。当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双师型”教师实际占比85%以上,基础教学设施齐全,为推进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奠定雄厚的基础,以此为契机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任选车轮动平衡检测与调整为例,探讨在信息化手段加持下该任务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1  课程总体设计

1.1 课程基本信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保专业群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接企业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原理的基础上,达到汽车底盘维修技能水平,培养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1+X证书制度相关技术的基本要求。

1.2 课程设计理念

节选课程内容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项目七任务2车轮的认知与检修中车轮动平衡检测与调整的内容,在内容上进行知识点图文并茂的转化,规避枯燥文字内容,在教法上采用信息化手段,例如线上资源、学习通平台课堂活动等进行开展,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理虚实教学方法,老师示范进行现场实操演示,学生进行练习实操。在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教学环节,解决了传统式教学方法带来的温水效应,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教师为 “导引者”,学生为“体验者”,引导学生自发学习、体验、探索。

1.3 学生对象分析

1.3.1 学情分析

本课程为汽车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前置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后置课程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等。本节选课程已完成车架、车桥以及车轮基本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轮胎拆卸与轮胎换位技能。在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轮胎动平衡检测与调整,采用递进的方式掌握本活动技能点。

1.3.2 学生生源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卓越班)学生主要有夏季高考考生与技校单招;其中高考生源占比90%,技校单招占比10%。高考考生有较强的理论学习基础,但是动手能力有所欠缺;技校单招考生动手能力强,但相关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1.4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利用校内汽车底盘综合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本设施,进行现场教学[2]。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学”与“教”互动、“学”与“做”互动、“做”与“用”互动的效果,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开展。“精讲”车轮平衡检测与调整操作规范;其次“多练”,在讲授后,通过小组团队方式让学生练习、讨论和分析归纳辅助学生自我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在学生学习层面上,紧跟教师讲解进度,利用线上信息化资源,进行自发学习与知识拓展。将自学内容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内化吸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教师做朋友,使得学生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2  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制定“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计划。以车轮动平衡检测与调整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2.1 课前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通上发布“主题讨论”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内容,课前发布“测验”,掌握学生学习进度。通过“忆一忆”、“测一测”环节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轮胎知识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动平衡检测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积极性。通过“测一测”环节分析与确定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

2.2 课中教学设计

结合实际案例“如何使船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保持平稳行驶?”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学习通抢答手段进行讲解。“想一想”环节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案例,吸引学生兴趣点,开启本节内容讲解。列举生活实例,引出问题“如何解决车轮动不平衡问题?”展示新知识框架,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知识探索框架:车轮动不平衡的危害、原因及现象(学一学);动平衡检测仪面板介绍(识一识);动平衡检测仪操作演示(做一做);实战练习(练一练);团队决策计划,实操考核与评价(评一评);综合测评及总结(汇一汇);课后强化(固一固)。综合分析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设计摆脱原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通过教师课堂理论讲解并进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来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环环相扣的模式进行本任务的实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随堂考核的方式进行学生达成度的验收。

2.3 课后评价与总结

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全方位、全员动起来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及成就感。在课程“评一评”环节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归纳为自评、互评、师评[3]。为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及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查习惯,开设学生自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热衷的游戏“找茬”特性开展本环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观摩到实操练习,最后到“小老师”角色扮演,进行“找茬”互评环节。开设师评环节,为学生的教学活动充当“检察官”的角色,体现小组与团队间的公平以及知识点的纠正。本课程实施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巩固学生课上知识,另一方面传授学生归纳技能。

3  一體化教学实施成效与总结

3.1 教学过程亮点

本课程设计整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任务实施,采用信息化手段,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线上任务发布、课前测验评估、线上随堂考核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方式,使得课堂实施效率显著提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练习法等方法;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通过教师直观演示,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规范检测步骤,解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4]。通过分组教学法激发学生竞争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环节达成度:课程实施效果通过任务工单评价表集中体现,工单成绩平均分值约为79分,学生大部分达到良好水平,个别学生分值为60分左右,通过课后访问发现是因为后排看不清具体的细节操作。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间分值之差来反馈学生自我认知度及知识掌握度以及教师认可度。学生在整个实践环节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操作规范的小细节,例如使用工具后随地乱放,操作完后不进行场地恢复等。

理论教学目标达成度提升情况集中由随堂测验达成度(图1)反映体现。通过随堂测验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高达85%,其中一个知识点存在滑铁卢,也为下一节课程教学重难点提供方向。

3.3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程内容整体严格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汽车维修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其教学目标实施最终效果为“毕业即就业”,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教学实施整体效果显著提高,但是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示范过程中存在后排同学无法很好的观摩。通过研究考查确定解决方法为:通过手机投屏方式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2021年工作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102/t20210203

_512419.html.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2):43-44.

[3]孙杰,周桂瑾,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3):59-62.

[4]滕亚萍.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问题研究——以临沂L学院为例[D].2019.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