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工大教学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2021-05-28 12:12王丽敏周文娟
科教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等数学

王丽敏 周文娟

摘 要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生普遍“谈数色变”,学习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探索通过加强教学和学工系统的协同合作,改善高等数学学习体验差的现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线 学工线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35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freshme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importance of higher mathematics is self-evident, but students generally "turn pale when talking about numbers", and the learning effect is not ideal.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the poor learning experience of higher mathematic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Key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line; student affairs lin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是不及格率却一直高于其他课程。一方面,由于高数内容多,难度大,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越学越没自信;[1]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加上社会上诸多不良思想的影响,学习决心受到极大动摇。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生工作都是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在高数教学过程中,教学和学工人员应该协同配合,深入融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成绩。

1 高数教学中教学线与学工线协同配合的重要性

1.1 课程特点

首先,高数学时长内容多,贯穿了大一整个学年,不仅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还有无穷级数和微分方程;[2]其次,高数内容高度抽象,每个章节都有很多的定义,定理,公式。学生不仅要理解定义,弄懂定理,还要记忆众多的数学公式;再者,高数内容前后逻辑性较强,如果极限学不好,导数和积分就学不好,如果一元函数微积分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学习;最后,学好高数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平时课下的练习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任课教师的认真讲授和指导外,辅导员也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1.2 学生

第一,大学与中学學习方式的不同。中学数学教育以应试为主,注重数学知识和结论的传授,缺乏对思维的锻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数作为一门大学基础课程,教师除了讲授基础知识,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第二,家庭背景与性格特征的不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快和周围同学打成一片,但也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慢热,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很好的融入。第三,教育背景与基础知识的不同。虽说每个学生都是经过高考才进入大学校门,但是有些学生偏科严重,特别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数学基础非常薄弱,这些对于高数教学都是很大的障碍。所以,面对这样一群大学生,教学线与学工线老师相互配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学生也会更加愿意主动投入更多精力在高数的学习上,促进教学相长。

2 高数教学中教学线与学工线协同配合的主要措施

2.1 信息共享,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首先,辅导员老师将大一新生生源地、籍贯、高考分数等第一手信息资料,反馈给高数任课教师。这样,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新学期教学计划。其次,任课教师在高数第一课布置一篇小短文,主要包含自我介绍、大学期间学习规划及期末目标成绩。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任课教师更快更全面的认识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由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共同监督,凡是达到或者超过目标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

2.2 合理统筹,课堂教学课外教学相结合,共同了解和教育学生

第一,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学习行为的调控,促使学生放下手机,积极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提高课堂效率;辅导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所成。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听课制度。辅导员在听课过程中协助维护教学秩序,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任课教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做好分层次教学,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第三,在教学管理上“教学—学工”分工协作,建立任课教师班主任制度。任课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同时,担任学生的班主任,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个性化指导,并且在辅导员的协助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及课外表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思想及心理状态,做好班集体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 相互配合,加强过程化考核力度,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

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考前突击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高数的考核过程中,教学线和学工线老师相互配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根据课程进度,每学期不定期进行三到四次阶段性测验,并将平均分数计入期末综合成绩,有助于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任课教师认真分析每次测验成绩,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成绩起伏较大的同学,与辅导员一起分别从知识和心理层面帮助學生及时找到问题,克服困难,同时,鼓励成绩稳定的同学分享好的学习方法,促进班级同学共同进步。第三,根据各阶段所学知识的特点,由辅导员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其他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学习概念、公式等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采取小组互助方式;像求导和积分这样需要大量计算的内容,开展计算竞赛,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于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内容,采取章节小结的形式,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更好的消化所学知识。第四,量化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准则,将课堂参与度,作业提交和课外自主学习探究等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都计入平时考核范畴,这样学生可以清楚知晓自己每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有助于学生自测学习情况,查缺补漏,激励学生自发主动的学习。

3 高数教学中教学线与学工线协同配合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数都是大班教学,一个任课老师要与多个辅导员保持联系,同时一个辅导员也要与多个任课教师配合,这样一对多的形式给协同育人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其次,教学线与学工线协同配合虽然改善了“任课教师重教学轻学工,辅导员重管理服务轻教育渗透”[3]的现状,但在日常教学管理任务之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又要开展新的协同育人工作,超额的工作量,可能对老师们的身心造成压力,不利用教学工作的展开。另外,在过程化考核过程中,有些学生过度在意自己的阶段性成绩,学习目的过于功利,仍然需要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从思想、意识及行动上,启发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科学的奋斗目标。

教学线与学工线协同配合的工作经验不仅适用于高等数学教学,对于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学管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尚需要老师们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松涛,张旭利.吉林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106-108.

[2]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伟闯.“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7(11):19-2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高等数学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