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勇
摘 要: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推进之后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以图导学”这一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则能满足这一目的,其能够将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凸显出来,也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文章也就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一部分,其不仅仅是图片,也是内容和知识,更是能够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抽象的知识点。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图导学”这一理念也应运而生,其主张在课堂上借助于“图”来对学生展开知识讲解,利用“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这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自然也能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深刻。此外,“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还能让学生读图能力、地图使用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为了能够最大化“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文章也对其进行了如下探讨。
二、 “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相关概述
建构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进行构建,而非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这能起到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把握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联,以此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优化初中地理教学。初中生本就处在形象思维逐渐转向为理性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十分契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地理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在初中之前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十分的少,而且学生生活经验也大多十分有限,所以学生地理学习局限性较强,而“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则能够为学生展示出相关的地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帮助学生对我国广阔的疆域以及世界各个国家的风光形成良好的了解,从而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其次,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我国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开始越发重视,所以地理教学活动在开展期间不仅要展开正常的教学活动,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而“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则能够起到这一效果,其主张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信息分析与处理,同时还会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其实施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发展自身问題分析以及处理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有效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实。最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地理课程大多是理论、需要记忆的文字,抽象性较高,很多学生对其缺少学习兴趣,而“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则能改善这一现象,其能够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且直观,这样学生才能在“图”的有效引导中对地理理论知识形成深刻认知,同时还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措施
(一)以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纵观初中地理教材我们能够发现,教材上存在较多的地图,它们形象、直观且简洁,而且不同地图呈现出来的地理事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属于地理符号代表,也是地理知识点的真实写照,将其应用于初中地理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点形成有效理解和感知。从本质上而言,地图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是教学的“导线”,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以地图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对各个地区特点以及分布情况形成形象直观的理解,而且学生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其自主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升。为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期间,可以将教材地图作为教学导入来有效集中学生地理学习注意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引出地理新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对于地理教学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从而真正有效优化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形成良好感知与理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海路变迁”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其中涉及的板块构造、大陆漂移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以图导学,具体而言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南美洲与非洲地图,借由此来为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出地图的变化,这样学生在对地图进行观察的时候自然能够对这一课时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地图观察与总结中更好地把握南美洲、州东岸等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从地图中形成完整的思维方式来对其展开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地图有效道路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内容形成良好感知与理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最大限度发挥出“以图导学”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合理应用,组织学生合作探讨
地图在初中教学实践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作为空间信息载体,教师可以借此来点燃学生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在地图中发散思维、合作探究,教师在运用“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借助于教材图像抑或者是插图作为教学载体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将图片与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之后再基于此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地图,从而基于此来得到结论,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在运用“以图导学”这一模式开展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准确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价值,在课堂之上主动以地图来作为载体为学生设计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对地图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与探究中更好地掌握地理教学内容,而地理教学课堂也能因此而变得更加的生动且高效,从而最大限度优化初中地理教学。以“位置和范围”教学为例,教师在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上为适当开展合作学习,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兴趣、班级人数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之后再让各个小组对地球仪进行研究,让学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上面标记处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具体位置、范围,同时对相互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之后再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来对半球位置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分析中有效掌握这一课时内容,同时提高学生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