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26 22:57迟乃庆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初中物理教学

迟乃庆

摘要:新课标提出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日常生活现象中习得物理现象和原理,并提炼应用方法。本文探究了日常生活现象在物理教学中的利用过程,对初中物理教学导入和考核等教学环节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日常生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086

物理这门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将日常生活现象灵活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物理学的基础是客观世界,物理这门学科其取材就来源于真实的客观物质。当前,物理學科学习本身的难度给教与学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概述

日常生活现象运用于教学中,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首先,日常生活现象应当与初中学生现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层次相吻合,尽量靠近他们熟悉和可接纳的范畴,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其次,日常生活现象要与物理学科有较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切忌生搬硬造、生拉硬扯,不仅仅是为了靠近生活现象而脱离其背后的逻辑性,或者说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那么物理教学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有些生活常识还与人们日常认知相悖,教学所用到的日常生活现象要对物理教学起到推动和优化的作用,而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和不同兴趣点来决定增减种类,其所起到的真正作用是教学中的穿插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解决生活中物理问题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作为物理知识的映射,如荷叶边上滚动的水珠可以汇集,雪糕和冰箱都会冒“白气”,近视眼镜和老花镜存在什么不同,包括一些生活谚语,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破镜难重圆”,成语诗句:一叶障目、“坐地日行十万里”等[1]。

初中生的观察力较为细腻,逻辑的迁移和表达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进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受到事物本身表面的局限,所以单纯依靠生活现象的表面会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有所桎梏。

1.力学问题

力学知识比较枯燥和晦涩,对于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本身就有畏难情绪,如果课堂直接用原理和公式抽象地导入力学的相关知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如果枯燥的原理公式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能够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比如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伸出手掌,学生两两击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痛感来体会作用力;同样,思考拍桌子的时候为什么手会有疼痛感;《浮力》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游泳时要穿游泳衣就不容易沉下去,空的易拉罐瓶子为什么刚开始漂到水面上,进水后会沉到水底;孔明灯为什么会慢慢飘到高空中;《摩擦力》中生锈的螺丝钉和涂上润滑油的螺丝钉所用的力度差距。

2.声现象

生活化物理课堂不仅体现在课堂之内,还可以通过学生更为直观的情境式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自在娇莺恰恰啼”让冷冰冰的物理课堂充满了文学的诗情画意;汽车鸣笛声、蝉鸣声的不同点在于哪里,普通声音和噪音的临界点是什么;阅读当地的《城区噪音管理标准》并探索噪音的控制和消减方法。这些学生都能够接触到的事例都会帮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来学习一些物理现象。

3.电磁现象

物理学的一些概念,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表述清楚,因为它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单一的概念。当遇到无法直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现象时,就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讲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上有一个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住宅配电箱,分析保险丝的作用;手机基站和信号灯原理以及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电子产品的辐射问题和对于健康的影响作用;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空调等家庭常用电器。电磁现象是教学中的难点,《电压和电阻》《功率》等教学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原理教学,距离初中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熟知的电学知识来导入和学习。

4.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常识现象联系比较紧密。“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写出露水的成因,洗完澡水珠没擦会感觉到冷,寒冷的冬天进入室内眼镜会蒙上雾,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会晾得比较快。

《升华和凝华》知识中,关于“下雪不冷化雪冷”的探讨;樟脑丸为什么会在衣橱中散发味道并且会越来越小;雨雪冰霜又是包含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冰雕融化和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同一种物理现象吗?“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冰箱会冒白气,烧水也会冒白气,它们的区别是什么。这些生活的细节都是观察和思考的重要学习素材。

三、物理教学考核生活化

课后练习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用到的材料来设计实验复习教学内容。气球、矿泉水瓶、铁丝等都是可以触手可及的物品,对于生活的亲密感能缩短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疏远和恐惧感,也能提高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和自然也是物理学习和观察的对象,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设计成开放式,并要求学生记录和体验,整理后拿到课堂谈论和思考。如学习惯性的相关知识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在公交车,或者是其他车辆以及走路过程中的惯性感知,让学生感知到和体会到了,才是真正将知识理解到了。

物理学科搭建起了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景,培养他们用物理原理发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会将物理学习中的材料转化为物理要素,积极地拓展物理教学的范围。这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降低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继中.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22).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朝阳中学266700)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初中物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