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芳
摘要:三让助学的教学方案:让看、让做、让评,帮助、扶助学生有效学习,改教为帮扶解难,优化美术课堂。要全面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转变“旁观”生,让他们在美术课上比较有“闯劲”。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方法,精心设计适合旁观生的教学内容,并且关注旁观生的心理,力求最大限度体现美术教学“以生为本”。
关键词:旁观生;以生为本;儿童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123
小学阶段儿童的造型往往凭印象,不准确或者很夸张。美术课堂里,要有想象的影子,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感受。“三让助学”在这一基础上,在教师的帮扶下,把课堂完全让给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注学”。正如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达到了[1]。然而,美术课堂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美术,缺乏积极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如何有效地转化“旁观”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的学习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设置旁观生应有的位置
在美术课堂中,把旁观生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是轉化旁观生必做的工作。要让旁观生有机会、有条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个性的表现,创造想象力的表现实施。
1.精心设计适合旁观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
案例:设计综合课《小盒子大舞台》时,对班级中的孩子是否熟练使用剪刀、空间感强弱、动手能力好坏、坐不坐得住等因素综合考虑,把具有互补性的学生凑成一个小组,然后分工合作。
你一句我一句:“我喜欢丛林……”“我喜欢外太空……”笔者抛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带你的朋友在这个场景里做什么?”这下可炸开了锅,热闹非凡。有说自己,有说同学,有的说要去建设高楼大厦,有的说要设计宇宙飞船去外太空探险……在这样的启发下,平时习惯“旁观”的孩子思维也一下子变得活跃了,在小组内发挥各自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亮点。
评析:在上述的合作互动情景中,尤其考虑旁观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位置,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扶助学生有效学习。
2.把旁观生放在优先的位置上
从几年的教学中,对儿童美术的认识有两条:一是儿童画的画符合大众欣赏习惯,也就是画得很像的;另一条是画的自我,不是给别人看的,只为自己高兴及内心需要画的。前者可能获得的赞扬要多、奖励要多,后者或许没有什么赞美,因为他们看不懂,不懂什么样的画好,也慢慢地在美术课堂中选择“旁观”。
案例:《我心中的太阳》时,小B拿着笔戳前面的孩子,笔者走过去,发现他就画了一把枪,他觉自己的枪画得真不错,还一直发出“嗒嗒”的声音把笔当枪戳人,笔者邀请他,“请这位太阳勇士上来添画”。他听自己是勇士,洋洋得意地上台,在黑板上画他心中的太阳勇士,设计太阳的头盔、铠甲、刀剑等等。下面的学生有的说,他画的太阳好威风啊;有的说,那边有点空,可以在旁边加个盾牌……这节课小B的作业获得了大家的赞赏。以前他对课堂上的内容没兴趣就不想参与,还想让旁边的学生也不要去学,跟他一起玩,以这种形式旁观。为了避免他的“旁观和捣乱”,笔者跟他沟通后,支持他画自己想画的武器,用绘画纸来奖励他,让他画自己。只有画自己,才会有冲动,才会永远有说不完的话,以后才会有自己的掌声。带这个孩子所在的班级有五年多,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画武器,但也慢慢地在课堂中参与进来,带着他的新奇想法。
评析:正如尹少淳教授在《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我们对儿童美术的夸奖,除了其纯真的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鼓励”[2]。这说明儿童美术有“有闯劲”的表现力需要教师多个方面去鼓励,而不是让孩子“被孤立”后的旁观。要让旁观生优先有机会,有条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个性的表现,创造想象力的表现实施。
3.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部分旁观生基础能力较差的特点,我们对旁观生采取多层次教学——设计预学单或学习单。
案例:在《剪纸喜花》一课中,课前教学设计了一张导航卡,在解决前面两个的重难点后——知道开口和封口,剪一个喜花。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选择后面在造型、色彩、寓意上的创新。
评析:作业多层次,引领共同发展。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部分学生坐也坐不住。该怎么办呢?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作业,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二、关注旁观生的心理
在旁观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爱为基点,师生增强相互理解,要以教师的榜样为导向,促进旁观生的转化。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师生互相理解就是教育成功的一半。教师自觉地作为心灵工程师去理解学生,是以对学生的爱为起点的。
案例:在《泥塑大象》这课中,学生小C一直在拍泥,发现他就揉了一个长条,他觉得捏错了。笔者告诉他:“泥塑没有对错,你揉的大象鼻子很生动哦!只要你把你想捏的捏出来就是最好的。”笔者在她耳边悄悄地说了一句“你能行”就走了。等到展示环节时,发现他的作品变成四只形态各异的大象,大的大象冲在前面,小象跟着在后面跑,画面感非常强。
评析:上述案例表明,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旁观生,让旁观生体验到归属和自信。那种枯燥的言语教育是没有力量的,因为那样学生不但不会尊重教师,甚至还会增长对教师空口说教的逆反心理。
美术课堂中粗细变化的线条、五彩斑斓的色彩、形象各异的图形都是让学生着迷的美术因素。我们应该发挥学科优势,精心设计,努力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美术学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品质、作风。这样才能使旁观生热爱教师,使师生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因此,教师的师德和自身素质修养,是转变旁观生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美术,2007(6).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育英学校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