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光周
【摘 要】汉语言是人类语言最古老最优美的语言,作为母语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文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文字的阅读、文章意境的延展以及文章思想内容的重新构建。文学素养也是一种审美素养,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情况,在语文文学素养培育上需要多更多的尝试与思考,教师可以从一些经典的课文入手,尝试新的培养策略,例如《故都的秋》就适合做这样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33
《故都的秋》这篇散文被很多高中版本的教材保留,作为经典的散文名篇被广泛解读和学习。这篇散文感情细腻,结构完整,意境营造完备,能引发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这样一篇散文,值得以此为例,谈谈从阅读、表达以及审美上,如何全方位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一、进行沉浸式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众所周知,汉语言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不仅有形式上的美感,更是有韵律上的美感。想要培育出学生语文文学素养中的阅读能力,就要充分应用汉语言形势和韵律上的优势。古代的许多诗词歌赋,包括诗经、宋词、元曲都是以吟讴,甚至是浅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因此在讲解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就是如何用沉浸式的朗读来打开学生通往文学殿堂的第一扇门。
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北方的秋景视频和照片导入,从而引入文章。选择符合文章氛围的音乐,缓缓过渡,教师可以先进行沉浸式阅读,让课堂的每个学生闭眼聆听,同时注意文章每个段落的起承,注意词藻的感情色彩,配合音乐的律动,缓缓为学生展开一幅北国秋天的画面。然后,要求学生配同样的曲子进行沉浸式阅读。阅读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沉浸思考时间,让他们读完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故都秋天的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概括中心思想为前提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自我构筑每个人心中的“故都的秋”。教师可以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单独把历史的大环境放在文章阅读之后,继续让学生沉浸式阅读,结合历史背景再次领会文章的意境。
二、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审美素养
审美是高中语文文学素养核心塑造的重点,也是比较抽象和难以把握的方面。在进行审美素养培育之前,教师要对美学、历史甚至艺术方面的理论要有所了解,不要求达到专业水平,但是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知识储备,拥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真正去培养塑造学生的审美素养。
这里可以了解一下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以及滕守尧先生的《审美心理描述》,阅读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以及文学史和近代史。以上这些要求,教师可以作为知识扩展,进行不断的完备和补充,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其他的途径和方式,这里只是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以供探讨交流。
《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就涉及到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形象的直觉”。无论是艺术还是自然,在认为是的美时候,总是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它会在你的心里构建出具体的形象,形成一幅一幅画面,甚至产生某种令人身心愉悦的声音,让你暂時去欣赏它,而忘掉其他的事情。
这种“形象的直觉”恰恰能反映出郁达夫在创作《故都的秋》时所具备的心理,同样,教师在了解以上理论时,便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充分调动这种“形象直觉”,建立学生的感官互动,达到领会文章美学意境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
文字的写作是语文学习最终需要学生达到的目的,所有的阅读积累以及审美培育,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从立意到文字表达都能够流畅精彩的文字作品。在完成《故都的秋》全部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文字训练,通过较为针对的训练,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充分把握文章的脉络,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字创作技巧。
《故都的秋》之所以能够引发共鸣,具备感染力,在于它细节上的描写,整篇文章并不是直接用语言文字形容北方秋天的特点,而是应用“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样具体的秋天景物的描写,来展现北方秋天的面貌,这种细节的应用就是学生训练写作时需要反复揣摩掌握效仿的技巧。教师可以采用片段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单独训练书写细节的能力,培养他们情感的细腻和足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转换成文字表达的能力。
《故都的秋》之所以流传,还在于它当中朴素情感的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好的文章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这种朴素的情感能够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增加真实性,引发阅读者的共鸣,加上恰当的修辞方式,一些不落俗套的比喻、排比的应用,服务于情感表达,使文章生动有趣。训练学生具备以上的素养,除了单纯的对文章学习剖析外,还要培养学生相对丰富的业余生活,只有生活精彩丰富的人才能具备捕捉朴素感情的能力,一个生活枯燥乏味的人,是没有办法具备积极朴素情感的。
此外,针对修辞进行专门的训练,文章中“秋色皎洁夜月,悦耳古寺钟声,浅唱低吟秋蝉”等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修辞张力尽显,可以让学生适当模仿,另外,多训练学生互感能力,从音乐、绘画、雕塑中汲取经验,慢慢提升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文学素养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文学素养的提升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影响他们的情商,会对他们未来的某些选择甚至人生有很多益处。好的文学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舒缓人的情绪,调动人的感官,而这种素养是我们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燕萍.探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2]罗颖峻.凝视秋色的“笔画”——郁达夫《故都的秋》写作笔法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2).
[3]赵云芝.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