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辉
【摘要】网上学习平台的出现,填补了班级教学的局限性,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实践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课前、课堂中、课后论证了利用大数据来进行精准教学定位,教师可以精准地针对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或技能的具体问题时进行教学干预,提高学习效能,明确具体的解决方法,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网络平台;精准教学;初中地理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进行线上教学,各种微课视频、还有问卷星、班级小管家、智慧学伴等被广泛使用。乌申斯基说过“把信息技术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网络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新授知识,而且应用的时间及地点灵活,学生不再受限制。实际上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已有很长时间,而在本次线上教学中发现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以网络学习平台学生互动的数据为基础,可以更准确地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特长,让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围绕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网络学习平台为个性化学习创设了环境,使精准教学成为可能。
精准教学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精准设计学习目标,精准选择学习内容。精准教学对于摸清学情、重视个体差异、分层学习,利用数据来进行精准教学定位,即是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度身定制”。教师可精准地针对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或技能的具体问题时进行教学干预。“通过大规模的学科过程数据汇聚,可以精准地分析学习者的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个性倾向、思维特征、学习路径和学科素养发展状况”。
网络资源优势如此不可忽略,精准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在恢复常规化教学的今天,如何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精准教学,使地理课堂更高效呢?本文将从课前、课堂中、课后进行论证:
一、课前预测
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设计适量的习题,旨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布置预测,然后学生在家运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完成预测后,平台自行完成预测批改,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形成诊断报告。教师可根据诊断报告,全面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难点,更换教学流程与方法,使教学更精准;学生可以借助该报告评价,意识到自身到底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知不足而后补不足,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此类课前预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准备工作,还能给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如本人在执教粤人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这一节内容时,就是利用网上学习平台布置课前预测,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在课堂上作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处理。下表就是对这一内容的诊断报告:
诊断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准备总体为中上水平或以上,对有关内容的分类比较能力超乎我想象的好,而识别描述、归纳概括能力稍显不足。根据这一结果,我在准备《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时,及时调整方向,侧重设计小组学习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多说出来,在各部分学习之后,及时让学生归纳知识点,先学会“部分概括”再着手“整体概括”。事实证明,有了根据后,精准定位教学策略,我发现整一节课效率提高了。
二、课堂微测
课堂上教师基于以上诊断结果,利用具体学习活动任务与学生深度对话,帮助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新课学习思路。
利用微课资源促进学生反思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验证、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粤人版七年级下册《美国》这一内容时通过播放微课《中国与美国的地形气候差异》,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两国地形气候的差异,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本节课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设计课堂微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新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粤人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时,最后几分钟的时间,教师利用网上平台发布以下几个问题:
1.下列地形区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山东丘陵 D.黃土高原
2.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为了( )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 D.便于排泄雨水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大豆、棉花 B.小麦、花生、甘蔗
C.水稻、甘蔗、柑橘 D.水稻、油菜、甜菜
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现场作答,全班46人全部参与答题,作答结果:第1题掌握的人数为42人,第2题答对的人数为45人,第3题答对的人数为32人。
根据学生反馈的作题情况,教师发现对于第3题的掌握尚不够牢固。利用剩余的一两分钟时间,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精准的查漏补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较好的收获。
三、课后测评
在课后,对于部分学生掌握不好,需要继续学习基础知识的,教师可在平台上向他们进行定向资源推荐,让他们吃透课堂所学内容,对于其他学生,教师利用网上学习平台发布课后测评,旨在巩固新知识,并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发送适合他们层次的微课和各种资料。这样强大的针对性,可以更精准、更快速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踮一踮脚尖就可能获得的成功,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成就感。
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题诊断报告个性化督促学生学习,反思教学,据此精准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或策略。
总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精准教学不可彼此分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运用更好更精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借助数据为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支持。发现表象背后深层次的问题,精确定位学习者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精准的定向支持。教学实践结果显示,这种精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洞察力和优化能力,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但能有效解决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更能获得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李晓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7):5-12.
[2]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