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摘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核心,课堂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极少,使得学生自主思考和表现的能力受到限制,隐形中降低了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现代教育中,有效的课堂互动成为教学诉求,教师必须要创建积极地互动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在多元的互动模式与高效地交互语言中发展逻辑思维,锻炼沟通表达技巧,更好地帮助个人习得学科知识。
关键词:课堂互动;小学数学;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9—0080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深化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重视,而且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两者平等、高效地互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教师需要审视课堂互动对于知识讲授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而结合数学培育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思维特征等要素来设计课堂互动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增强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以此为方向,分析实现有效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应用智慧互动语言,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言语互动贯穿始终,有效的教学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其更快速地理解知识,发展高阶思维水平。那么教师需要针对与学生的互动来优化语言,更为地为提升教学效果做辅助。一方面,以平等、幽默、轻松的语言和学生对话。另一方面,师生间的互动要具备智慧性。教师在课堂作为引導者,需要做好语言的启发,精简地帮助学生抓住问题要领,以快速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时,教师要意识到小学是学生系统性接触数学知识的开端,面对空间相关的新知识他们会存在紧张、畏难等情绪,那么教师要依靠轻松的言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使学生敢于主动在课堂中和教师沟通,为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互动基础。要注意的是,课堂互动要关注学生生活,将图形的运动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联系,就此来探讨他们经常看到的旋转运动想象,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
二、采用有效互动工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互动则需要注重教学工具的应用,拓宽互动方式,借助技术的先进性为高效互动服务。在小学阶段,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对很多知识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分解转化,使其更加直观、形象,由此让学生有效观察,快速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应[2]。同时,针对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便捷的教学工具来诊断练习情况,从而快速调整教学模式,以针对性交互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困境。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来为支持互动,如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在电子屏幕上快速展示统计统计图,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核心知识的探讨上,以有效言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丰富课堂互动形式,创造高效教学环境
小学生在学习中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如若外部环境积极向上,那么相应会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主动探究共同面对的问题。那么,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需要教师从学生主体出发进行创新,除了师生互动,还需要开展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充分地自主探究空间,在多元的互动模式下进行思维风暴,深化个人的逻辑思维,同时吸收不同的数学想法和学习技巧,以此打造高效地课堂教学环境3。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等要素来调整互动模式,最大化地帮助学生聚焦注意力,分析并且探究数学知识,习得新内容的同时发展应用能力。
以“年、月、日”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需要认识并比较年、月、日之间的联系,掌握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思想。而在能力方面,教学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对于数学中难度较低且具操作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放手,组织生生互动学习方式。在这一课,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制作年份和月份的调查表,使其相互协作,通过积极互动来体验数学知识。同时要求他们独立自主地分析并且探究问题的答案,经历知识生成和应用过程,最终在课堂中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结语:互动在小学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它关系课堂学习氛围,也影响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注重应用智慧互动语言,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凝聚力,对知识进行有效思考,并主动和教师展开交流。同时,有效的课堂互动还需要充分应用信息教学工具,开展不同的互动模式,以此帮助学生习得并转化知识,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学文.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观察,2019,8(42):121—122+130.
[2]钟志德.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采用交互式一体机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2—53+56.
[3]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3):115—121.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湡水学校 0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