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2021-05-23 19:47李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语文教学

摘要:历史是文本的底色,知史方能解文。 语文教学离不开历史学科,历史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可供参考的最便捷资料。 依托课程整合理念,整理语文教材文本背景与历史教材内容的重合点,探索引“史”入“文”的具体整合措施,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直观明确、可供参考的历史教材相关资料与“话背景” “展生平”“解出处”“体情志”等具体可行的整合措施,以期在历史的宽广视野下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体情达意、深悟文旨、敦品养德,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程整合;语文教学;历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9-0048

一、引言

“课程整合”理念早在 2001 年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已有体现,其中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1] 广义的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进行融合,使之形成一个新课程体系;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内容融入一堂课中进行教学。[2]本文致力于研究并整理初中语文与历史教材内容重合点,从而引“史”入“文”,让学生在宽广的历史视野下品诗赏文,知悉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进而体味情思志趣,深悟文本题旨。

二、“文”之底色——历史学科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每篇课文均有特定历史写作背景,或中或外,或古或今。 有些课文创作背景对于文本理解不甚重要,有些则不然,大的时代环境或特定历史事件正是作者创作之由,作者有感而发,付诸笔端。 此时,了解背景对文本解读至关重要。

不知“史”,难解“文”所蕴之情志,难悟“文”于今之价值。 例如鲁迅小说《故乡》涉及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对百姓横征暴敛,如无此背景支撑,很难理解闰土的麻木和杨二嫂的贪婪,以及“我”的心情变化。 再如《范进中举》涉及历经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唐雎不辱使命》涉及战国时期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各诸侯国,李清照的《武陵春》涉及北宋败亡,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涉及北宋与西夏战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涉及王安石变法。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涉及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学习并掌握这些内容,对教学至关重要。

三、以七年级教材为例的语文、历史学科整合

现以七上教材为例整理语文教材[3]与历史教材[4]的重合点。

现再以七下教材为例整理语文教材与历史教材的重合点。

教师参照上表可在备课时查阅历史教材相关资料,了解学生历史学情,也可让学生查阅历史教材相关知识从而做好课前准备。

四、引“史”入“文”之整合措施

1. 引“史”入“文”话背景

语文教材中课文写作背景可通过引入历史教材内容进行介绍。例如七下语文《泊秦淮》,此诗是杜牧夜泊秦淮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追求享乐终至亡国,讽刺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此诗创作背景为晚唐统治集团腐朽昏庸,藩镇拥兵自固,边患频繁,社会危机四伏。 可结合七下历史第 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进行背景介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連年的灾荒,无以为生,不得不发动大规模起义。”

2. 引“史”入“文”展生平

语文教材中课文作者可通过引入历史教材内容进行介绍。 例如七下语文《春夜洛城闻笛》,作者为李白。 在七下历史第 3 课《盛唐气象》中“多彩的文学艺术”这部分有关于李白其人之介绍:“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再如七下语文第 24 课《河中石兽》,作者纪昀,曾任《四库全书》 总纂修官。 在七下历史第 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的“知识拓展”部分“大型典籍的编纂”中就有关于《四库全书》的内容:“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浩繁,总计近 8 万卷,约有 7. 7 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堪称前所未有的巨大文化工程,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3. 引“史”入“文”解出处

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出处可通过引入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介绍。 如七下语文第 4 课《孙权劝学》出处为《资治通鉴》,在七下历史第 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知识拓展”部分“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中就有其相关介绍:“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史书 300 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 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 16 个朝代。 《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 引“史”入“文”体情志

引“史”入“文”的最终目的,是与文本作者站在历史长河的同一朵浪花上进行灵魂对话,感其所感,悟其所悟,敬其所坚守,理解其作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如《桃花源记》,引入晋宋易主、东晋腐败、刘裕篡位背景的最终目的是理解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否定与批判,虚构理想社会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理解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的高尚品质,理解此文引发无数读者共鸣的长久魅力所在。 再如《大道之行也》,引入春秋末期变乱纷呈背景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可引入历史教材内容的方面除以上几点,还有其他方面,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谈及“长毛”,可给学生介绍太平天国历史,这属于课文内容的借鉴。

结语:“文”不离“史”,脱离历史的文学作品是没有生命的。 语文教学中,历史教材是教师可借鉴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学生可得到的最便捷资料。 充分了解历史教材中哪些可为我所用对于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教材,助力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 2001.

2 杨永厚,郭夏苗. 课程整合:路径对策之选择[ J]. 陕西教育,2016,(3):27-36.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 教育部. 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本文为德州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研究》(立项编号:2015DZZD01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雪(1987--),女,汉族,山东德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中国新诗研究所,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山东德州,工作单位:德州市第九中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 253000)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语文教学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思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基础学科的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