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宏
摘要: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等文件的出台,历史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落实“五育”并举的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深度剖析,结合现阶段学生学情,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历史、文化感知力的同时,改善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化“灌”为“导”,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0-0005
引言: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教育部门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冗杂、关联性强,对学生逻辑思维、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要求较为严苛,而历史核心素养作为连接历史知识的“媒介”,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改善传统的教学氛围、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也成为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1.学生发展的关键素养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对学生情感认知、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校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主阵地”,要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内涵合理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并依托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有效提取其中最为基础、最为精髓的核心要素,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不竭活力,为日后发展奠基。
2.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历史核心素养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准,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原有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中进行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素养。三维目标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导向,而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教学内容与德育品质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对其核心内涵进行丰富,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同时,真正做到教育对人性本质的真正回归。
3.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
历史知识作为信息的传递、能力提高和情感体验重要的“阿基米德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实现质的变化。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探究
1.把握历史维度,帮助学生树立时空意识
历史的时间属性历史事件必然带有浓郁的时空元素,想要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就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考究。为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挖掘教材中带有时间、空间属性的關键词,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在理论层面培养其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这一单元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对该单元涉及书法、诗词、水墨画等内容进行筛选、处理与加工,并以时间与空间为切入点,制作多种形式的微课视频,并在视频中合理穿插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思维流程图,借助图片、影像等形式对重要的转折点进行补充说明。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年份(朝代)+地点”或“年份(朝代)+事件”等方式对本节课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将不同历史时期对应的典型文化进行标注,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流程图的同时,使“时空幼苗”在学生脑内茁壮成长[1]。
2.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教材是历史教育的主要依托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对历史事件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促进其历史理解能力的提升。
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可以从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以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示于学生。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鼓励其翻阅相关史料进行阐述,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鱼骨图”帮助学生对该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探究[2]。比如:新文化运动暴发的原因?过程是怎样的?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其历史意义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知识,并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三者进行深度分析,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三者区别是什么?从本质上来看三者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使其更为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从而促进其理解能力的提升。
3.依托优秀文学著作,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要充分借助历史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其情感认知。为此,教师可以以读书会、读书沙龙、选修课等为依托,指引学生对一些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良好家国教育内涵的经典著作展开阅读,使他们能够博览古今,在获得更多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从中感知到更多的家国精神。例如,可创设班级“历史文化角”,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治通鉴》、《史记》等富含家国情感元素的优秀文学作品,并指引学生在课前、课后展开阅读,并以此为基点,安排多样性的读书研讨活动,通过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能方式阐述自己的观念,抑或是围绕其中的英雄人物谈一谈自己对“国家”这一名词的认知,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情怀精神等等。这样一来,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在名著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培养其爱国情怀[3]。
4.全面解读教材史料,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史料证实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认知,通过文献、实物、图像和口述史料等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度分析,使其在思考过程中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其史料分析和整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例如教师在讲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文献和历史学家口述等史料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多方位了解汉朝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建立过程和治国理念。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汉书》、《汉书·董仲舒传》等作品,让学生利用语文文言文知识对书中“独尊儒术”、“仁政”等政治理念进行分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路线插图,让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同时,并分析开辟“丝绸之路”对汉朝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搜集“丝绸之路”相关史料,并与当今“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比,实现课内外知识有效衔接的同时,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生了解历史、评价历史、把握历史的关键。同时,在日后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深度剖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有利因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唤醒其历史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历史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胜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1.
[2]周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41-42.
[3]王晓伟.提高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N].科学导报,2021-01-26(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