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有音乐教育的体现,音乐教育除了自身作为一门教育学科之外,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的体验教育实现对审美的培养,对一个人进行美的感受、社会适应和高质量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得各个阶段音乐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而保障音乐教育质量的前提就是提高音乐教学对象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教育;兴趣激发;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117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审美教育指明了方向。美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在审美教育中最直接的体现莫过于美术、音乐的体验美。这种审美对后续人生审美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音乐教育为着眼点,阐述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学科的安排充分地证明了其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从音乐本身而言,音乐自身有歌词美、意境美、韵律美等,因此其本身是一种美的教育,对美的理解、审视和欣赏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发展的重要素养和个人享受,对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二,音乐自身作为一门学科,根据音乐种类的不同,在高等教育中有相对应的专业培养,以培养出具有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表演的专业人员,既是一种个人能力和技艺的掌握,也可以成为社会参与的职业类别。其三,音乐的工具性,音乐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对旋律的熟悉和掌握,进而可以成为学习另外一项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工具。例如幼儿教育中的字母歌,将汉语拼音的字母用歌曲的形式进行歌唱教学,学会儿歌的同时也掌握了拼音字母。其四,音乐的疗愈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合适的音乐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精神的作用,音乐也成为心理治疗中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五,音乐的传承性,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形式也象征着不同文化的传承,因此音乐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相应文化的一种传承。
二、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强调学生的音乐参与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无论是在音乐的课堂上,还是通过课外的任务型学习进行音乐教育的拓展,都需要重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感。例如课堂上的表演、对欣赏的音乐进行情感分析等。
2.强调音乐教育的文化传输
音乐除了旋律和节奏、歌词之外,还有背景文化的存在。不同音乐的背景文化表达了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情感,这些借以音乐为表达形式、隐藏在音乐后面的故事和文化背景才是更为生动和吸引人的,因此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输至关重要。
例如在教授歌曲《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就可以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史,使得音乐教育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结合,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强调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表明,音乐教师对某一固定的音乐内容进行长期的教学后,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都会趋向于固定,无法创新,学生也会在这种音乐教学思维下形成固定的学习模式,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因此当下音乐教育的内容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更新,从而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
音乐教育的方式也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新的探索,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为“互联网+教育”创造了途径,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践往往比传统的书本和说教更具有吸引力。
4.强调乐器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会提高音乐教育的上限,音乐课堂的学习多是基于音乐课本的歌曲学唱、简单的作品赏析以及乐理知识的学习,但如果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那么音乐课堂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都有极大的局限性,尤其在音乐的创造性培养方面,更是深化了限制。
可见,单一的课堂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乐器的引入和应用至关重要。例如笛子、葫芦丝、口琴、自制打击乐器等,学习简单且又具有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乐器的演奏,在提高学生参与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吸引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注意力,拓宽音乐课堂的可能性。
5.强调音乐教育的个性化教育
音乐种类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然而课堂上的统一教学无法突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要针对喜好不同音乐类型的学生群体进行对应教学,充分在课堂上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学习,对书本外的多种音乐进行赏析,也可教授学生喜欢、熟悉的音乐,使得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上得到满足,相应地,对音乐教育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也会逐渐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中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以及对具备综合能力人才培养的呼声,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教育中的重点。而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最为直接、有效且贯穿一生的方法,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丽娜.从“音乐学”学科性质看其在音乐教学中的理论意义[J].艺术教育,2020(7):36-39.
[2]李思远.探讨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北方音乐,2020(1):202-203.
作者简介:李颜静(1980.08-),女,汉族,重庆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