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现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德育教育工作的成败会则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通过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展开论述和说明;明确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教学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对当下现代学徒制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说明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完善制度建设,校企达成德育教育工作的共识;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德育教育的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代学徒制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1]这是当下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种定义。同时,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秀萍提出:现代学徒制应以现代教育科学为指导,以服务现代产业体现和学习者职业发展为目的,以系统培养为基本途径,以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多方面的协同创新进行学徒制探索。[2]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首先,学生应具备双重身份——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在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就只有一个角色,但是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还是学生,不仅跟着企业师傅学习,还要跟着学校老师学习,这是区别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其次,教育主体双元共存——学校和企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商讨课程计划、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再者,培养模式多样——既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有实践动手的技能学习;既有德育教学活动,又有企业文化的传承;学生在校学习德育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跟随师傅学习企业文化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二、为什么要重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现代学徒制下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与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文化素养相对较低、行为习惯相对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校期间加于矫正和解决。而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得开展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得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除此之外,高等职业院校的职责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之人、有才之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素质和道德品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单一的强调技能教学目标向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目标而转变。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品德兼优、行为规范,适合国家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学子。
(二)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企业,为了能够更好更早的接触企业的工作,现代学徒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认识不够全面,当下多数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下依然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培养学徒的主要工作,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的工作和职责,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学校教育和学生未来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第一,企业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很好地将自己企业文化传授给学徒,增加学徒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吸引力;第二,学校通过借鉴企业德育教育的方式,有利于改革自身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进而找到更有效果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第三,学徒在企业不仅学习做事的方法,而且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成因
正如前文所述,学生的德育教育乃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先做人,再做事”的教育理论是不变的真理。但是,当下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乐观,在其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也是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的德育教育合作模式,学校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德育教育改革滞后,企业对于德育教育不够重视乃至严重缺失。
(一)学校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德育教育改革滞后
(1)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当下部分职业院校在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时,以普通的道德伦理教学为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停留在学生的“三观”教育上,并未考虑职业院校教育的特点、忽略学生作为德育教育主体地位,缺少针对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案;再者,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并未充分考慮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德育问题,未能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育方案;除此之外,德育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化、教学教材内容单一化,主要还是采用单调的课堂式的讲解方式,并未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佳。
(2)考核评价形式化严重:虽然职业院校也对德育教育工作者进行考核,但是其评价理念相对来说比较滞后,未能有效的结合电子信息时代的特点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其考核的形式依然多倾向于书面材料的展示,对于德育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效果关注较少;“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形式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材料而轻实践”的评价方式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见怪不怪”;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二)企业对于德育教育不够重视乃至严重缺失
(1)企业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清晰和深刻: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具有优秀技能员工提供了有效方式;但是,企业在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同时并未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是将技能的培养作为现代学徒制成功与否的最显著指标,认为只要做好学生的技能培训就可以算作现代学徒制的成功,这就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缺失德育学习的内容,“做人”道理的缺失会使“做事”效果出现偏差,企业文化的缺失,会对企业团队凝聚力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日后成长。
(2)企业师傅的德育水平有待提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但是企业师傅却在德育教育工作上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和缺陷,首先,企业师傅自身的德育修行可能就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无法起到“标杆”作用;再者,企业师傅不可能和在校教师一样具有系统的德育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地将技能培养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以致对学徒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方法不当的情况,导致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些因素都导致徒弟无法更好的从师傅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德育知识。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完善制度建设,校企达成德育教育工作的共识
现代学徒制下的德育教育必然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在其实施具体方式之前,校企必须制定统一的制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第一,学校和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有目的性的进行分工合作;第二,学校应该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同时,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此模式下的德育教育的培养方案;第三,企业必须转变“学校抓德育,企业抓技能”的错误思想,重视学生作为学徒期间的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徒在企业的德育学习;第四,校企应该应用多种平台展开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实训基地、企业工作站等。总之,校企合作应该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展开、提升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学,进而为学校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为企业培养一名优秀的职工。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教师(师傅)对于学生的影响之大。然而,现代学徒制下的德育教师队伍的质量让人担忧,特别是企业中的师傅,其德育素质更需提升。因此,应该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系统的德育理论培养,使老师和师傅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和掌握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而展开德育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学校老师应该将德育教学贯穿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企业师傅应该树立“既要教好技能,又要教好做人”的正确观念,并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展开德育教育,老师和师傅共同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除此之外,老师和师傅通过科研课题的展开,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再者,学校和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对老师和师傅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对评价主体——老师和师傅进行有针对性的奖惩,从而调动老师和师傅的积极性。
(三)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德育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特点导致教学效果甚微。针对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德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刻不容缓。首先,学校德育教学应该采用“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确立学生作为德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其次,企业德育教学应该与技能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企业文化传承相结合,不断提升学徒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再者,校企合作定期开展德育教育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加强对于学生(学徒)德育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校企之间通过举办竞技活动来展开德育教育,例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包括技能培养,也包括德育教育;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将技能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本文试图探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实施方法与实施方式,为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1.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首届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交流暨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研讨会[C].20131116.
[3]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2.
[4]张旭.创新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7(5):1418.
[5]于如,高忠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及突围策略[J].河南科技學院学报,2016(2):46.
[6]田秀萍.职业院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3):14.
作者简介:王启蕴(1989— ),男,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