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在新时代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方式改革,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的综合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传承与开拓共生,守正与创新双赢。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以弘扬“为国植贤,追求卓越”的校本文化为突破口,从营造卓越气息的生态之园、创造卓越知行的活力课堂、锻造卓越人才的创新课程等方面,给出了普通高中探索高品质发展的“梁丰样本”。
【关键词】追求卓越;生态之园;活力课堂;创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9-0052-02
【作者简介】谈雅琴,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梁丰高中”)的前身是始建于1894年的梁丰书院,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一所学校,一座城市,命运相连,精神与共。梁丰用“追求卓越”来生动诠释张家港精神,打造教育高地。19世纪末,梁丰先贤挽国运衰颓办梁丰书院,成江南之名学。20世纪90年代,梁丰高中率先实施素质教育、开启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带动全省高中教育大发展,在全国引发影响深远的“梁丰效应”。从获评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再到2019年成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梁丰高中跨越百年铿锵有力的每一步,逐渐积淀而成了“为国植贤,追求卓越”的梁丰精神,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卓越”文化教育道路。
一、营造卓越气息的生态之园
1.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物型文化。
梁丰高中拥有现代气息的欧式建筑,在绿树掩映下更具学术的庄重。学校完备的实验楼、图书馆,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勤业慎行”校训碑,百年办学历史的中央文化广场,民国风范的老校门,“老校歌”石刻卷轴等,让人浸润在百年的流光岁月中。这一切,无不彰显了不同时代梁丰人砥砺奋进的姿态。
2.务实与进取融合的精神特质。
“勤业慎行”是梁丰人百年秉持传承的校训。慎行者,三省其身,慎惕其行,品端成梁,德正为营。这是一种质朴的治学和处事精神,它既为百年来梁丰人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也为学校的卓越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根基。“为国植贤”是梁丰高中坚守的办学宗旨,是梁丰教育最鲜明的特质,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回应。梁丰高中秉承传统,培养师生“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而欲成第一等学问,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3.仰望浩瀚苍穹与筑牢万学之基的使命担当。
务实与进取并重的精神文化,铸就了梁丰高中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底色,同时这也被烙印在了不同时期的校歌中。无论是民国初期老校歌中的“良因收善果,光晔沃其膏,齐心竞胜竚吾曹”之句,还是民国中期校歌中“往哲神游,鲲鹏万里,努力前修”之辞,抑或是新时代校歌中“勤奋、进取、活跃、创新;虚心、求实、刻苦、严格”有关学风教风之韵,都是学校历史底蕴、卓越文化的见证,是其在新时代,把建设一所精神丰盈、崇尚科学、培育栋梁的高品质示范高中作为教育追求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二、创造卓越知行的活力课堂
课堂是育人的常青树、主阵地,梁丰高中打造了“三活”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处。“三活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循序渐进中,师生展开双边活动,知识的探究与吸收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活课堂”里,有力量、有生长、有生成、有生命力,这是其鲜明的课堂教学精神特质;“三活课堂”中,师生“活化”所学,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是其鲜明的特点。“三活课堂”扭转了接受式传统学习模式,在“活动、活力、活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了学生追求卓越的求知热情,注入了学生攀登卓越的知行力量。
三、锻造卓越人才的创新课程
1.品端课程,以德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性。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梁丰高中深谙品德的培养对于卓越人才的意义,建构了“品端课程”,打造梁丰学子德性生长工程。
2.学粹课程,格物致知,突出培养的创新性。
梁丰高中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个性化支持,建构了“学粹课程”。“横向集群式与纵向阶梯式相互交融的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让学生尽情驰骋课程的海洋,探寻知识的奥秘。“梁丰书院”“梁丰科学院”“知行学院”“国际学院”四大学院,为学生打造了高品质成长的课程平台,学生与人文修养、科学素质、社会实践、全球胜任力等课程相遇。“生涯规划教育”“特需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支持,让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3.习惯课程,规范品行,突出成长的公民性。
在“5+X好习惯养成”项目中,学生的规范和个性有机融合,和谐生长,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报国之志。在“指向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高中生培养的红色教育”品格提升项目工作中,学生的小我與大我相伴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有效落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项目里,全体师生成为注册志愿者,身体力行。近年来师生志愿服务时间累计23000小时,将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推动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引领区域精神文化发展。在“共育共享共成长”家校合作项目里,教师走进家庭,家庭步入学校,共同推进“四个100”项目(100本名著、100幅名画、100首名曲、100部名片),成就精神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