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帅 白小雪
摘 要: 高校作为教育基地,应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作用,培养更多思想先进、品格高尚的优秀人才。本文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了解二者在协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对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
党建工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思想的引导确立高校在育人方面的主动权。”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阐述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联性.
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阶段,为提高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能力强且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各个岗位的需要,大部分高校联合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服务。基于此,在实施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模式之前,需要明确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以便二者相互补充,实现培养高素养人才的目标。高校党建工作部分内容涵盖思政教育内容,思想引导和教育更是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部分高校为使更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满足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制订思政教育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时,会引入社会中存在热度的政治问题,并以此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问题,认识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思想。通过这种潜在的融合体现思政教育时代性特征的同时,为党建工作带来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存在的差异性。
虽然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存在互通之处,但从工作内涵等方面来看,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党建与思政教育在基础理论和工作方式上存在差异,高校党建要求党组织成员依据国家发展规划,以及党的重要指示开展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利用较高的思想境界展示党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思想和行为的榜样,发挥党建工作的模范先锋作用。思政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达党的重要思想,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更加侧重于政治教育范畴。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以便进入社会奉献自己和服务更多群众,向更多人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社会风气。从二者育人理念和工作目的来看,党建和思政教育在本质上仍存在部分差异,二者融合时需要高校教育工作明确差异,有效配合,使学生受到党的熏陶,实现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存在的不足
(一)协同育人理念和工作方式较为滞后。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通过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实现二者互补与协同发展,在合作育人方面取得较高的成效。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工作方式和信息传递效率发生改变,对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高级,使二者融合发展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而言,在教育队伍建设方面,部分工作者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内涵了解不够透彻,缺少对二者融合发展的关注,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时仍墨守成规,缺少创新和合作,很难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工作内容的变化。同时,党建工作作为思政教育的指导,党建带动性不强,部分党组织领导重视对党员入党前的培养,忽视党组织成员规范化的管理,尤其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并没有明确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使各项工作的部署和实施流于形式,很难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表率作用。另外,部分高校在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时,缺少党建工作内容的融入。相反,学生思想政治內容不断扩充,但党的先进理论等内容却有所减少,导致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实际效果反而削弱。
(二)职能部门之间缺少互动和协作。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主要目的在于面对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变化,通过先进理念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时政动态,并明确自身的思想和政治追求,在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带领下,实现就业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可持续提高,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相互配合,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互动和协作,增强协同育人模式的合理性和针对性。结合当前实际发展情况,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在制度建设和工作具体施工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大部分工作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实践中,两个部门各自为政,难以针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很难形成利于人才培养的合力,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过于片面,很难实现思想层面的深层次发展和进步。
(三)缺少完善的协同监督管理机制。
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不但需要合理的工作氛围和模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党组织领导的带领下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实现思想进步和发展,工作效果很难以具体方式呈现,因此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和考核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国全面实施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较为现实的问题是高校党组织成员数量不足,人员缺乏阻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此背景下,党建工作很难将重心放置在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导致实际工作成效很难被发现,降低党组织成员工作热情的同时,部分党组织积极分子很难得到发展,导致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中缺乏实用性,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对策
(一)强化协同育人管理机制,构建二者协同发展新平台。
首先,党建和思想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融入教育体制和工作体制中。可将部分内容引入思政教材中,通过案例的展示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认知。党组织成员应深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锻炼思想,提高工作能力,在协同育人中发挥带动作用。其次,应构建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可建立监督和管理小组,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发展动态,通过分析明确党建工作内容和实际效果,完成对党建和思想育人协同工作模式的评价。还应鼓励高校各部门加强合作和联系,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便利的条件。最后,高校可借助网络技术构建利于二者互动的平台,并利用平台完成思想宣传教育。高校可建立微博、微信、QQ等官方账号,并在平台中发布党的发展方针和相关政策,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善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另外,网络平台还可作为党建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互动交流的渠道,实时发布工作动态了解对方的工作进展,并通过沟通制订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帮助党建和思政教育实现真正的互相辅助,更高效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深入分析工作重点,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目标。
为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育人功能,首先可从拓展党建工作教育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方面著手。比如党建工作的开展,通常以日常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实践教育、专题党课和党支部学习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通过各种形式,如思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日常教育管理及谈心谈话等,以丰富的教育内容,如历史、哲学、道德、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从此方面可以看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工作形式方面基本一致,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应注重拓展党建工作的教育功能,在已掌握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高校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进爱国热情,逐步完善高校党员价值体系的构建。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提高高校党员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提供支持与保障,培养党员良好道德品质与思想,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与后备力量。其次,通过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实践育人效果。比如高校党建工作理论联系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可通过走访革命旧址、参观专题展览等完成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完成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政教育工作理论联系实践的开展,可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名人访谈、社会调研等活动促进思政教育立足实际,发挥真正作用。这种协同育人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认知。
总之,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智慧储备,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新的要求,高校需要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更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为此,高校实施各项工作时,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通过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管理体制方面的协同发展,发挥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并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带领学生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主动承担传递正确意识形态的责任,更好地带动和引领学生。学生要树立自我管理的目标,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将自我打造成为思想素质合格的有为青年,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促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晨.新时代高职学生“三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方法——以财会金融系学生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00.
[2]程婧.线上空间思政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08):100.
[3]江珍.艺术类高校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探索——德育导师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133-134.
[4]彭锋,陈伟炜.中医药院校二级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1):27-30.
[5]傅春长.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路径——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