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虎 张玉莉
摘 要: 随着国家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我国西部大开发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对于我国景区而言,更需要借着这个机遇,更好地吸引外国游客,如何规范景区的英语翻译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结合海龙屯景区翻译的一些译文作为例子,对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公示语 翻译策略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近期和远期规划,使我国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西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大举措。随着国家长征国家公园的建设和推进,红色旅游变得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红色旅游。英语作为国际性通用语言,各个景区必有英汉双语的翻译。当然,对于这些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而言,因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往往出现一些文化传达错误,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笑话。笔者在遵义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的时候,看到了遵义奥林匹克体育场翻译为Zhunyi Olympic Stadium,遵义作为贵州第二大经济体及红色革命圣地,把遵义拼写为Zhunyi,着实有失革命圣地的底蕴。二十世纪伊始,生态翻译学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囤景区的翻译为例,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三个维度对景区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抛砖引玉。
一、生态翻译学的含义
生态翻译学是结合生态主义理论和达尔文进化论,并把适者生存理论引入翻译学之中,将生态学和翻译学有机契合,逐步衍生出的翻译的新维度。自1988年皮特·纽马克(P. Newmark)第一次提出翻译生态这个词汇以来,已经有三十余年了。2001年10月,時任清华大学胡庚申在香港的一次讲座中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观点。胡庚申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了整体的研究。胡庚申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进行转换,在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合适的选择和处理,达到翻译的“信达雅”的目的。
二、海龙屯景区简介
海龙屯作为平播战役的主战场,作为全亚洲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城堡,是仅次于长城的军事遗址,2015年7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海龙屯军事城堡是我国中世纪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它见证了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过程,对国内外学者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作为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数万外国游客来此参观。因此,如何把海龙囤军事城堡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向国际传播显得愈加重要。对于景区的英译问题,笔者结合景区的翻译例子,对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提出看法。
三、生态翻译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这就要求译者能够为源语言和目标读者语言直接搭建一座“双赢”的桥梁,能够比较好地把源语言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等方面内容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使目的语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源语言的魅力和真实的含义。生态翻译学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上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达到完美传达的目的。
语言维度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转换包括语体风格、遣词造句、句式结构、行文风格等(陈刚,2004)。语言维的翻译策略,按照翻译生态学的理论,语言维要求我们能够正确理解源语言的生态含义,这是得到正确译文的第一步,也是生态翻译中的“适者生存”的基础,是能够达到目的语合适语言的根本。在海龙屯景区的介绍词中有这么一段:
海龙屯土司城堡由忠诚的杨氏家族建造,最初的目的是用来协助中国抵御北方蒙古的侵略。考古证明城堡遗址始建于宋朝,但是主要的建筑修建于明朝。
译文:The original Hailongtun fortress was built by the faithful Yang Tribal Clan to help defend China against the invading Mongolian Empire from the north. There is evidence on the site, of fortifications built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but the major construc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Ming Dyansty.
当然,根据不同的史料记载,历史上对于杨氏家族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暂且不讨论。对于这段介绍词中的土司,英语译文没有翻译,而是采用了original这个词汇,其实,土司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自秦汉以来,对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这些区域远离中央政府的管理,而且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治理,就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即中央册封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对一些特定的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土司首领为了维护自己在地方上的统治,都会建造大规模的城堡。海龙屯就是杨氏家族建筑的城堡,这座城堡始建于1253年,正好处在元朝和南宋对峙的时期。因此,正确理解这里的海龙屯土司城堡的含义,译文可以采用“Hailongtun Tusi(system of appointing national minority hereditary headmen) Fortress”,此处对于土司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式,才能获得语言维度上的正确译文。此外,“中国”直接翻译为China, 明显是一个误译。此处的中国明显不是中国的含义,而指的是当时中原王朝——南宋王朝。因此,此处译者对于这个常识问题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对源语言的理解出现了比较重大的错误。如果说按照China翻译的话,那么北方蒙古的侵略,指的是蒙古汗国,当然更不能理解为元朝(1271—1368),此处的翻译应该都是译者对于源语言理解的错误,此处可以参考译为to assist in defend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gainst the invading of the Mongol Khanate from the north. 对于旅游景区的翻译,首先要理解源语言的含义,才能选择合适的译文。此外,还要对源语言指代的深层次含义进行理解和增译,抑或是增加注释,才能在语言维度上获得正确的译文。
文化维度是指译者在英译过程中,既要注重符合英语文化的沟通意识,又要注重汉语中文化“原汁原味”的传递,尽量扫除由于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障碍和文化误解(陈刚,2004)。
各个民族因为风俗习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不同而导致文化含义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这些文化的不同在语言方面的体现最明显。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很好地翻译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是摆在每位译者面前较为困难的问题。对于具有民族文化含义的词汇,既需要译者对中英双语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又需要译者具有比较全面的双语语言知识储备并能输出地道的译文。在海龙屯景区讲解词中,涉及飞龙关、飞凤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英语讲解词中直接把飞龙关翻译为Flying Dragon Pass, 飞凤关翻译为Flying Phoenix Pass。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身穿龙袍,龙是我国重要的天神,是掌管人间行雨的神仙,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勤劳、不屈不挠的代表。《周易》的乾卦也以龙进行喻指,卦辞中有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内容。然而在英语当中,龙却有着与之相反的含义,是邪恶的象征,龙代表着凶狠、残暴、好战等。因此,飞龙关翻译为Flying Dragon Pass,显然是不合适的,容易让外国游客联想到一些邪惡的含义,建议翻译为FengLong Pass。对于此类中西方具有完全不同含义的词汇,可采用音译+意译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又不至于让外国游客发生误解。飞凤关也是如此考虑,最好翻译为Feifeng Pass。
交际维度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对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李月,2016)。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或者字词分别对应上,要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合适的语言技巧,在语言交际层面和译入语读者心灵沟通,使之达到交际的目的。在海龙屯的警示语中有“此处为遗迹,请勿踩踏”,景区英语译为翻译为“Here is the heritage, please dont step on it ”, 此处的翻译,尽管能够表达基本的含义,但从交际维度来看,比较生硬。此处,我们可以参考“小草青青、请勿践踏”译为“keep off the grass”,把这句警示语翻译为“keep off the heritage”,更简洁,更容易让外国游客明白其中的含义,能够较好地满足交际维度的需要。对于景区涉及的一些警示语,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维度的目的,尽量采用或者模仿国外现有的例子,没有必要生译一些符合源语言的句子,反而不能很好地传达源语言的含义。
四、结论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视角结合海龙屯景区的英语翻译对景区公示语进行了研究。在海龙屯景区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瑕疵。对于此,笔者认为,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一方面有译者粗心大意的原因,另一方面有译者对于译文历史研究不够深入的原因。
第一,对于景区知识整体把握。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特色和含义,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对景区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尤其是景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和选择最合适的译文。
第二,强大的跨文化意识。对于景区公示语当中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的含义,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跨文化意识,善于从译入语当中找到相应的词汇达到交际维度的目的。对于这些词汇,如果能找到相应的词汇,就可以直接采用;如果没有相应的词汇,就可以采用音译+注释的方法翻译,以便达到传达源语言文化含义的目的。
第三,呼吁建立国家规范的统一标准。每个景区的英语翻译因为种种原因,即便是同一个公示语也会有多种翻译,没有标准的翻译规范。建议国家职能部门尽快按照大类原则出台一些比较规范的翻译标准,以便更好地规范景区公示语,统一口径地对外传播,达到多维度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晶晶,岳伟.生态翻译理论下宁波东钱湖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9(11).
[2]李向武.试析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茶文化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J].福建茶叶,2018(05).
[3]王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三维转换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4]王晓珊,李伟彬.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景区介绍性文本英译现状研究——以绵阳A级旅游景区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本课题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福乐智慧〉和谐思想研究》(XJEDU2017RS013)和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华民族时域下〈福乐智慧〉和谐观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