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萍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各界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希望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从而给其未来发展提供助力。文章对核心素养下通过语文课程培养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学
一、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高中学科教学课程,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获得科学研究素养,增加自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科学论证,要想做到如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科学训练,合理安排,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习惯,最终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二、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都是教学课堂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将所有知识点生搬硬套给学生,再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方式对师生来讲都极为不利。教师既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也无法拓宽学生思维,学生也不敢在教学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便遇到学习难题,也只能埋头自己解决。长此以往,让学生的学业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尽快解决该问题,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从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开展更加有效。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通过密切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想法,也能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三、 解放学生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习惯,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摆脱出来,将高中语文课程归还给学生高中语文教学。相对于初中教学来讲,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培养其核心素养时,要保证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完全解放,进而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与内涵。基于此,教师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根据自身本身的基础知识处理遇到的问题,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比如,在讲解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文章时,文章内容对小说人物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致,不但有肢体动作,还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通过教师讲解或播放课文相关视频,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到文中的人物形象,再由同学们思考总结该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尤其是刘姥姥、王熙凤这两个重要角色。通过学习使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在与他人沟通交流过程中,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让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四、 丰富课堂环节,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高中学生主要的压力来自升学,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学生就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知识点向学生灌输内容,利用“填鸭式”教学将所有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突出考试的重点,让学生掌握考试重点,教师也付出了相应努力,但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尽管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记忆,但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拓展思维的培养,也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逐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地掌握知识内容,而是自发性地进行内容探究,学习教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但是,教师也不能将所有的重点放在答案的正确性上,而是应该从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讨论结果以拓宽学生思维发展,如此也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比如,在讲解《将进酒》这篇古诗时,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诗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人物历史,然后让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沟通与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针对“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经典名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五、 重视学生学习态度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但要及时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重视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它富含了大量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不需要学生都通过死记硬背来进行掌握,而是希望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理解与感悟知识点,达到真正的情感培养与领悟,从而让高中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面对某些新的问题时,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态度时,也要由传统的权威式教学转变为讨论式教学,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内容,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即使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目前转化为讨论时教学后,将课堂主题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让学生感受到主体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与延伸,进而培养学生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长时间的互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更加深入。
六、 “导而弗牵”,增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当学生有问题时,这是教师启发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但我们强调“领导和分散注意力”。教师的解释不仅仅是“知识搬运工”,他们还需要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以及阅读材料的品位和心理,为学习者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思考、观察和执行。表达我的第一个知觉和最深刻的情感。这样,教室变成了“学校,而不是礼堂”,教师是年长者,是大家长,学生是主体、主人而不是客体和仆人。教师做“引导和放松”,这取决于教师更多地考虑教学,因为他们的功夫还不在诗里。
七、 问题的设计
在设计了主题并选择了阅读文字之后,如何教学生思考文字?这时,反映出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从整体角度逻辑地提出问题。与其他文本相比,小说文本的长度相对较长,在阅读小组文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花很多时间在课堂上,从而减少了交流和讨论的时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由于这是一组课文阅读,因此教师问一个课文还不够。在授课之前,教师应深入阅读每一课本,仔细阅读,找出課文之间的异同,并设计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故乡》《社戏》《孔乙己》都是从儿童的角度表达的,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不同孩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有效而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了解,并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含义。无论是教学方法的变化还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其初衷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是,在学科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意愿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语言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由于教育特点的某些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反思和总结优势。论语经常提到“吾日三省吾身”,但是高中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学生需要做三种状态,并在上课前,上课时和课后回顾自己。上课之前,请记住您在上一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并确保没有遗漏。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倾听,并在遇到困惑时及时提出和理解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养成反思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