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龙
摘 要:现阶段,有些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学受到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美术课程的实施遇到了困难。而微课以时间短小、内容精悍、易于传播的优势应用于教学中,赋予了小学美术课程更多的多样性和弹性。文章为信息化时代下小学传统美术课堂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小学美术微课教学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一些可借鉴性的范例,推动了未来小学美术优质资源共享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教学;资源共享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在美术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指导学生学习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美术作品,并利用互联网大胆发表和传播自己的美术作品与学习心得。从小学美术教学到高中美术教学,这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科学性的线性上升学习。因此,从小学阶段就有意识、有条件地开发与实施网络课程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将其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将更加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如何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变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的产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呈现的碎片化学习内容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其自身优势更是决定了针对小学美术不同学习模块开发出的微课,可以实现各地区、各学校的美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理念跟进,确立微课的价值认同
根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微课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总结了微课价值认同的几点思考。
1.“微”字當头
“微”是微课最突出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先考虑并遵循以“微”为首的原则。以“微”为首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题范围要小,即选择的微课内容要精简,学习内容范围要小,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细化;(2)微课时间要短,一般为5 ~ 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以更好地保证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3)资源存储量尽量小,以满足移动终端、移动设备的存储和在线播放的要求。
2. 立足美术学科本位
笔者认为,一节脱离了美术学科本位的美术微课谈不上是微课。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必须立足美术学科本位,体现美术学科的特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时,必须以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依托,并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培养目标,这样开发出来的小学美术微课资源才更有价值。
3. 以生为本
微课最终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要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 交互性与可操作性
在学习微课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与教师的交互、与学习资源的交互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呈现方式不能太过单一,否则会导致操作性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行为跟进,落实到课堂中的微课教学
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2课“点 线 面”这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点、线、面,以及黑、白、灰的装饰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在这节课上,教师示范的比较多,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比较少,很难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考虑到这一点,笔者把这节课做成了微课。从教学工具的准备到点、线、面概念的介绍,再到最后的教师示范,同样为5分钟的时间,借助微课学习,学生看得一目了然。多次观看微课后,学生在工具的选择上、在知识概念的理解上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通过最后的教师示范,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自己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之后还可以多次尝试临摹,甚至是创新。这样的课后学习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课堂中,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点、线、面概念的理解,并且努力说出自己心中的点、线、面样式。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将点、线、面的装饰拓展到各种事物上,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环境下的碎片化信息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在未来的教学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国内学者对其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对其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结合进一步的实践去检验。通过上述探讨,笔者希望在微课教学方面对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启迪,希望更多的小学美术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能够继续开发一些优质的微课资源,进一步完善我国各地区微课资源的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王松江. 美术学科微课教学资源开发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3).
[2]陈玉琨. 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0).
[3]殷旭彪. 当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