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中
(梅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71)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于1988年由美国疾控机构首次提出,并且制订了临床上CFS的诊断标准,慢性、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征,患者常伴有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失眠、乏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1]。西医对于CFS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不能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中医治疗CFS效果显著,能够内外兼治,标本同治[3]。我院自2019年2月采取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8例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专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4]:(1)不明原因的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反复发作,休息后仍旧无法缓解,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符合下列症状中的4项且持续反复发作半年以上:①短时间内注意力和记忆力显著下降,②肌肉酸痛,③咽喉痛,④关节疼痛,⑤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⑥睡眠紊乱,⑦头痛,⑧运动后疲劳24 h以上。中医诊断标准[5]:肝郁脾虚证,主症为胃脘痛、腹痛、腹泻,食少,纳呆,便溏,次症为情绪抑郁,急躁,泻后痛失,舌白,苔腻,脉弦、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原因明确的慢性疲劳征,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妊娠和哺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逍遥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248)治疗,口服,6 g/次,2次/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25×40 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4]:(1)痊愈:患者治疗后气短、身疲、乏力、自汗、懒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患者治疗后气短、身疲、乏力、自汗、懒言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疲劳症状评分减少60 %以上;(3)有效:患者治疗后气短、身疲、乏力、自汗、懒言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疲劳症状积分减少30 %以上;(4)无效:患者治疗后气短、身疲、乏力、自汗、懒言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疲劳症状评估[5]见表2。
表2 疲劳症状评估表
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4+/CD8+)。检测设备: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
中医症状评分[6]:评价中医症状主要包括气短、身疲、乏力、盗汗、懒言等,按照四级评分法,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4分,重度症状6分。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 %与对照组(81.25 %)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比较[n( %)]
2.2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 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3治疗前后疲劳症状评估比较 治疗前评估两组疲劳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疲劳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疲劳症状评估比较
2.4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短、身疲、乏力、盗汗、懒言等中医症状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2.5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疲劳综合征,患者主诉长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虽然能够明确诊断,但是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案。西医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包括抗焦虑、抗抑郁、补充维生素等,但是疗效不佳,部分患者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7]。因此,近年来,中医治疗CFS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
传统中医学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机尚未明确,但是有学者研究认为,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肝功能失调,精神压力长时间过大,情绪剧烈变化,受累过度等因素等均会影响肝脏的疏泻功能,从而木不疏土、木郁土壅,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肝气郁结,木堵壅滞,过度劳累,饮食不节,对脾胃造成损伤,影响气血、运化水湿,百脉失养,脏腑缺养,升降失司,清浊不辩,体寒肢屈,食少纳呆,消瘦体小。肝郁脾虚是慢性疲劳征的主要病机,虚实合并[8-9],“脾主肌肉”是中医传统理论,治疗CFS当先治疗肝脾,当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甘草、干姜及薄荷。柴胡为君药,可以疏肝解郁,补充肝气;当归和白芍为臣药,活血化瘀,白芍滋阴补血;茯苓、白术、甘草、干姜、柴胡为佐药,其中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运化营血,干姜和胃温中,柴胡散结郁气。诸药合用共凑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之效,是治疗肝郁脾虚证之良药[10]。但是临床研究显示,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征的临床疗效仍旧欠佳,不令人满意,可见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征还需采取外治疗法,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总有效率达到93.75 %,CD3+、CD4+、CD4+/CD8+指标水平及疲劳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气短、身疲、乏力、盗汗、懒言等中医症状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征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针刺治疗主要选取的是背俞穴,乃机体背腰部的特殊穴位,输注脏腑经络之气。《灵枢·背俞》解释五脏与背俞穴的具体名称和位置。《素问·长刺节论》解释:迫藏刺背,背俞也。《难经·六十七难》解释:阴病行阳,而俞与阳。以上说明背俞穴与五脏的特殊对应关系,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效果显著。解剖学研究显示,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分布特点吻合,内脏疾病在体表的反应与背俞穴位相同。本研究针刺心俞穴调血、理气,静心安神,促进患者睡眠和头痛头晕症状的改善,呼气于肺,纳气于肾;针刺肺俞穴、肾俞穴可固元补气,祛除邪毒,骨生髓在肾,与脑相通,针刺肾俞穴缓解四肢疼痛具有显著效果;针刺肝俞穴补血养肝,活络筋骨,行气止痛;脾主运化,针刺脾俞穴可健脾益气,改善患者腹胀、腹痛、乏力等症状[11]。诸穴合用可促进脏腑功能改善,疏肝解郁,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征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