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教育转化措施

2021-04-28 23:50王克林
教育界·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王克林

【摘要】“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纪律、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极差的学生,他们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影响到个人和班级全体。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

【关键词】“问题学生”;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困惑和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的父母长期分居,关系紧张,有的单亲家庭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难以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成长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大多郁郁寡欢,不善言谈,对学习没有兴趣。有些学生家庭困难,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容易形成自卑、偏执、嫉妒、愤世嫉俗的不良心理。有些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只管吃喝,甚至溺爱孩子,也易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与品质。

家庭教育是和孩子沟通的过程,是长期的心理战。有些家长不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以父母的权威一味地命令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得孩子得不到温暖和良好的教育,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或者父母一味迁就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和父母无法真正地相互了解和沟通,相互之间成为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人。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坚持“学习至上,成绩至上”,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忽视孩子好玩的天性,使得孩子内心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有的孩子不堪重负,羡慕同龄人的快乐生活,内心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成为“问题学生”。还有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往往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动力,不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落后而成为“问题学生”。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十分看重学生考试分数,为考试而学习。这种特点很容易让教师形成“偏爱聪明的孩子”的固有思维。教师会尤其注重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久而久之,那些原本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以升学率为重,开展“填鸭式”教育,使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自闭或偏激的心理。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思想的影响下,相当一些学校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这种教学评价方法自然会造就一批“问题学生”。

(三)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外在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内因。青少年学生处于性格发展的时期,自我约束力弱,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顽强的毅力,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吃不了苦,迷恋游戏,长此以往,学习兴趣与能力下降,社交能力也下降。有的学生具有不良的个性特点,如意志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生耐挫力差,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自暴自弃,缺少渡过难关、砥砺前行的勇气。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在购买房产的时候,人们往往关注房子周边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却忽视了小区内外有没有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因素。好的环境,让孩子积极向上;差的环境,影响孩子沾染恶习,积习日久,就很难改了。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措施

(一)家庭教育措施

1.重视家庭和睦

和睦的家庭能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孩子的性格大多与自己成长的环境有关。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重要环境,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精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和谐、文明、健康的氛围中成长,养成积极乐观、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2.理性地面对孩子

把快乐还给孩子,给他们轻松愉快的环境。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更應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孩子既要面对外界的压力,也要面对来自内心的压力。家长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兴趣,家长应将孩子的兴趣引到学习文化知识上。家长应该欣赏孩子付出的一切努力,赏识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这样孩子即使失败了,也体会到家长是他们的坚强后盾,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有“东山再起”的勇气。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具备自觉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要改变教育态度,和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孩子成长。这样,“问题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学校教育措施

学校要抓住“问题学生”品德行为偏离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转化的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实效,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1.加强素质考核

淡化分数排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绩排名会使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因名次领先而受到鼓舞,但是会给成绩靠后的学生带来压力。落后学生会觉得技不如人而垂头丧气,自尊心受到伤害。学校过于关注分数,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突出。建议学校因材施教,强化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让“问题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个性,不要当众批评。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的心灵,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沟通的桥梁。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抵触情绪。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逐渐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树立自尊与自信,不断奋进。

3.关爱理解学生

教师要理解“问题学生”的难处,降低预期,表扬正能量,给予学生适当的期望。一般来说,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最怕教师数落他以前的错误,因为人最负面的情感是羞辱感。而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喜欢“翻旧账”,忽略了学生的优点。这种粗暴的批评方式只会让学生沮丧、对抗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寄予厚望,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成为“明天的太阳”,使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创造成功的机会

有意地为“问题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要求教师细心发现,及时捕捉,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被大量消极因素所掩盖的长处,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项活动,让“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露一手”,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扬“善”勿惩“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的正确引导,为“问题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空间,使其从“阴影”走向“阳光”,逐渐走向正道,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5.用制度规范学生

宽容学生,并不意味着一味纵容,而是善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圣人,犯错误在所难免,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对待学生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体谅学生身上的缺点,宽容学生的小问题。如果学生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应按照校规进行相应处分,并且把结果记录进学生的档案。小毛病可以“说教”,大问题需要用强硬的手段,惩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给学生一个底线,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对于“问题学生”,家庭和学校要联合行动,及时规范行为,引导认知,分清是非,建立自信。转化“问题学生”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的,任重道远。我們不要墨守成规,针对不同的“问题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转化方法,既要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家长和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做普照大地的明媚阳光,就一定能很好地转化“问题学生”,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而真正实现“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陆可英.小学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J].读写算(教研版),2014(19):172.

何思英.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07):46.

韩倩怡.教师该如何对待“问题学生”[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02):50.

刘汉平.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与应试的博弈探讨[J].教学考试,2017(17):97.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