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燕
度量是几何学的核心,也是“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重要教学内容。长度、面积、体积都是度量,这三种度量的对象分别是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度量单位深度思考不仅体现了数学学科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在认识度量单位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呢?
一、切实体会,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种要求对面积、体积单位同样适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不仅是践行课程标准的需要,也利于学生在认识度量单位时进行深度思考。
二、直觀感受,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度量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来表示。通常以边长的单位长(如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作为单位。既然体积概念相对较抽象,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实情境,把“抽象”变成“直观、形象”,把需要学生理解的体积特征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
例如: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认识立方厘米,逐步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
师:怎样准确找到员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
生:可以用尺测量,棱长是员厘米的正方体就是员立方厘米。
师:测量看看。
生:我是这样测量的。(演示:测量棱长为员厘米)通过测量我发现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员厘米,所以我确定它的体积就是员立方厘米。
师:观察员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员立方厘米?
生员:骰子的体积大约是员立方厘米。
生圆:花生巧克力豆的体积大约是员立方厘米。
生猿:一颗蚕豆的体积大约是员立方厘米。
生源:我这个手指小关节的体积大约是员立方厘米。
师:大家伸出手指看看。比划一下员立方厘米的大小。不看自己比划的员立方厘米。闭上眼睛,想象员立方厘米的大小。瞧,这是什么?
生:一块橡皮泥。
师:你能从橡皮泥上取一块捏成大约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实物展示。)
师:如果把它搓成球,体积变吗?这样呢?(捏扁)你发现了什么?
生: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三、沟通联系,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长度、面积、体积这三个概念贯穿于第一和第二学段,它们都是对图形的度量。长度是对一维空间图形的度量,面积是对二维空间图形的度量,体积是对三维空间图形的度量。这三种度量的基础都是直线段的长度,直线段长度的基础是两点间的距离,即度量的基础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传授这些深奥的数学道理,那只能通过精心编排,创造性地运用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使学生积极思考。
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认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回顾与反思时引导方法如下:
师:这是员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你能从上面找到一个长度单位和一个面积单位吗?
生:一条棱长是员分米,一个面的面积是员平方分米。
师:员分米、员平方分米、员立方分米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员:员分米是一段长度,员平方分米是一个面的面积,员立方分米是一个物体的体积。
生圆:员分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员平方分米是一个面积单位,员立方分米是一个体积单位。
生猿:员平方分米是边长员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员立方分米是棱长员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它们都和员分米有关。(课件:由员分米动态演示成员平方分米,再由员平方分米动态演示成员立方分米。)
至此,学生认识了第一学段、第二学段所有的度量单位,而且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沟通度量单位间的联系与区别,既有横向联系,也有纵向联系,学生对这一体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考更加有深度,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深入思考也有很大价值。
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必定利于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所提问题要更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总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挑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真理、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