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性细微运动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4-24 07:51郭美凤陶宏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可控性股骨我院

蒋 阳 王 雁 郭美凤 陶宏明

1.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一科,江苏常州 213000;2.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二科,江苏常州 213000

目前通过采用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的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股骨骨折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但大量资料显示,尽管手术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骨折的愈合属于一种复杂的过程,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延长了骨折的愈合时间[1-2]。据调查报道指出,骨折患者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实施早期运动时可有效地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及疼痛感,预防肌肉萎缩甚至关节僵硬的发生[3-4]。不过结合当前临床经验,本课题组发现,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不敢主动运动,多小心翼翼地保护骨折固定部位。因此,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将可控性细微运动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旨在更好地控制疼痛,促进股功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80 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 例。对照组男50 例,女40 例;年龄34~72 岁,平均(56.34±2.3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60 例,股骨颈骨折30 例。观察组男48 例,女42 例;年龄35~70 岁,平均(57.23±2.89)岁;股骨粗隆间骨折64 例,股骨颈骨折2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纳入标准:行影像学以及体征检查后确诊,符合《外科学》[5]中的诊断标准;符合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原则;签署了关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伤;凝血性疾病;精神障碍类疾病及语言障碍;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等。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6 h 开始给予常规术后干预,包括对患者各项基础指标监测、术后用药指导(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心理疏导(负性情绪排解)、健康教育指导、同时需要保持患者所处环境干净整洁、常规康复功能锻炼(以被动的患侧下肢运动为主,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 min 左右)等[6]。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可控性细微运动干预,正式实施前为患者播放该项运动方法的全套演示视频,并对患者进行真人示范,鼓励患者对所学所看提出疑问,随后指导患者主动进行可控性细微运动干预,运动期间结合患者的个体病情及耐受情况可对运动时间做适当的延长。具体内容如下:①屈伸踝关节运动。指导患者平卧在床位上,主动完成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起始以5 min 为1 次循环运动的时间,连续2 次循环运动。②足趾的张开及并拢运动。指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足趾,主动伸展足趾后再进行背屈运动,循环运动时间同上。③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指导患者主动对该处的肌肉完成一个整体的收缩及舒张运动,循环运动时间同上。④缩臀运动。指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臀部,主动完成臀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运动,循环运动时间同上。2 次循环运动中间需要间隔2 min 稍作休息。以上述4 个动作,均完成2 次循环运动后为1 个周期,每日进行1 个周期。两组均持续进行3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Lysholm 评分及满意度。①指导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 周、1 个月、3 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度行自我评定[7],分别于长约1 m 的直线两端标记无痛(0 分)及极度疼痛(10 分),指导患者根据自己感觉到的疼痛于直线上标记以反映疼痛。②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Lysholm 评价,项目:跛行(0~5 分)、支撑(0~5 分)、交锁(0~5 分)、不稳定(0~25 分)、疼痛(0~25 分)、肿胀(0~10 分)、爬楼梯(0~10 分)、下蹲(0~5 分),共8 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功能效果越好[8]。③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评价,项目包括健康教育评价、服务态度、技术评价、沟通能力、康复效果评价、术后配合程度与进程等,满分为100 分,≥80 分评为非常满意,60~79 分评为满意,≤59 分评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VAS 比较

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干预后3 周、1 个月、3 个月VAS 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3 周、1 个月、3 个月VAS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Lysholm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Lysholm 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Lysholm 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 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 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 <0.05。VAS:视觉模拟评分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骨折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当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仍然以断面修复的手术治疗为主,不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基础疾病较多,整体状态较差,恢复速度更慢,甚至需要长期卧床,非常容易导致骨折损伤创面出现机化,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还可形成隐性疼痛[9-11]。现为了进一步提高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我院对可控性细微运动进行了研究及应用。

表2 两组干预前后Lysholm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Lysholm 评分比较(分,)

注:t1、P1值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干预后比较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可控性细微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干预方法,从躯体细微处入手,有规律的进行相应的躯体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帮助股骨功能恢复,避免其发生功能上的障碍,更好地促进术后康复[12-14]。曾有研究报道指出,对骨折部位实施早期的可控性细微运动,即肌肉的等长训练可更好地对骨折段的血液循环产生促进作用,有效地避免了肌肉及关节的粘连,预防肌肉萎缩及患处疼痛,也更好地促进了骨痂生长,缩短康复时间[15-17]。在本研究中,我院将可控性细微运动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了可控性细微运动的观察组相较于常规对照组而言,疼痛评分较低,Lysholm 各项评分均较高,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如下:①对患侧进行有效的可控性细微运动,指导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锻炼的部位,将被动运动转换到主动运动,更好地促进了骨折部位的自我修复[18-19]。这些刺激不仅可促进增强骨细胞的活性,诱导骨细胞大量增殖,还可以此提高骨骼的成骨能力,加快受损部位的恢复速度。②对患侧实施主动的可控性细微运动后,可形成一种“压电效应”,能够帮助受损部位的骨组织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对细胞膜产生良性刺激,更好地促进骨骼愈合,缓解疼痛[20-21]。③可控性细微运动的应用可更好地促进骨折受损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增加该部位的血液供应,以此确保机体能够携带更多的氧及营养达到受损的部位,进一步促进骨折部位新生毛细血管的生成,促进骨折的愈合及肢体功能的恢复[22-24]。④可控性细微运动的应用可促进骨折部位及周边组织形成有效的流体静压变化,进而产生一系列有效的细胞应答,促进骨折的修复。另外,实施了可控性细微运动的观察组表现出了更高的满意度,提示了此种运动干预方法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及认可[25-26]。

综上所述,在常规术后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可控性细微运动能够明显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股骨骨折后患者的日常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好地探讨可控性细微运动的远期效果。

猜你喜欢
可控性股骨我院
募捐信息该强调恢复还是改善受事件可控性调节*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基于驾驶员行为的车辆可控性评估
徒步游记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Hilbert空间中随机二阶微分包含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