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开展初中劳动教育,应用实感、实境与离线的具身化策略,将校内体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重。在实际实施中要紧扣时代特征,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启蒙学生的职业意识与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劳动自觉。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体验;具身认知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5-0067-04
【作者简介】郭炳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二级教师,曾获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如何基于时代发展与社会职业需求,既注重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又实现劳动教育的系统化、连续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班级劳动教育,成为班主任必须破解的新难题。笔者探索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创设劳动情境,以青梅的种植、管理、销售实践为抓手,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重,突出创造性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理论认知,初中职业劳动教育实践构想
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职业体验是开展初中劳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具身化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身体、情境相互影响,具有涉身性、体验性与环境嵌入性,有利于激发劳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基于职业体验的初中劳动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职业探索、职业感知与职业成长。班主任可应用实感具身、实境具身与离线具身的策略,引导学生由形象体验到逻辑迁移再到内化提升,构筑金字塔式的职业体验活动规划,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职业探索阶段,主张实感具身,以校内劳动体验为主,丰富学生的劳动内容,提升劳动知识与技能;职业感知阶段,主张实境具身,引导学生开展校外实践,重点关注新兴技术,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对职业需求的变化,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意识;职业成长阶段,主张完成离线具身,以交流与评价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形成劳动自觉,实现在劳动中成长的教育目标。
二、实践探索,增进职业劳动教育实效
1.實感具身:聚焦校内体验,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水平。
“实感具身是由学生亲身感受引发,通过身体与环境或者实物直接接触从而产生的具身效应”,鲜活的体验感受是知识和技能经历从接受到获得的中介环节。笔者利用校园里的青梅树资源,创设具身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青梅种植养护、采摘销售的劳动过程,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实现劳动教育中的跨学科知识融合,达成项目学科核心知识目标。(见表1)
在实地操作中,学生劳动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一方面,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的劳动技能,诸如使用农药箱喷洒农药、使用二用锄翻地挖土、利用抽水泵浇水、使用镰刀拔除杂草等;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如在青梅修剪中,很多学生认为修剪的目的只是为了树形的美观,但在了解生物学科中关于“植物生长过程和养分供给”后,他们认识到整形主要是为了预防病虫害的滋生,而且整形能够避免无谓的养分消耗,有利于青梅树的生长。
2.实境具身:聚焦手脑并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实境具身,是指借助外界条件、情境的设置,通过亲临现场,感同身受产生的具身效应。为了增强学生对劳动的鲜活体验,笔者邀请青梅种植人员带领学生进入青梅果园。学生们体验从种植到销售青梅的各个环节,了解种植者、技术人员、营销策划人员、销售人员等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与各个领域的劳动者感同身受。他们在真实的具身劳动情境中,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劳动技能迁移到真实劳动体验过程中,聚焦脑力劳动,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境一:学以致用,创新改进劳动旧工具。
青梅采摘小组发现青梅采摘工具的缺陷,他们搜集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利用已学的杠杆和滑动原理,改进青梅采摘装置,通过滑杆和割刀及固定装置,大大提高了采摘的效率。
情境二:微课题研究,创新解决问题。
青梅营销小组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近几年青梅鲜果行情一路下跌,2019年达到历史高位,青梅的转型销售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此,我们确定了“助农致富·营销策划”主题,笔者主动邀请财经大学学生作为劳动实践指导师,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以微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创造性劳动。学生经过研究最终形成了“助农致富·营销策划”调研分析表(见下页表2)。
学生通过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了科学研究素养,提高了创造性劳动能力;在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中,感受到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3.离线具身:聚焦交流评价,锤炼学生劳动职业品质。
离线具身是指脱离模拟与现实情境,突出主体自身的回忆重构或者是他人的评价叙述等感知情境,激发具身效应。檀传宝教授说:“劳动教育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在劳动体验之后,教师要通过劳动分享、教育评价等引导学生谈职业体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回忆劳动中的艰辛和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
一是在分享中唤醒,感悟职业收获。笔者组织班级劳动分享小组前往其他班级、社区等进行“青梅少年”劳动分享,学生们用语言描绘劳动职业体验,唤起具身效应,强化劳动体验感悟。我们引导学生回顾职业体验背后的故事,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讲述中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例如:学生小C在分享中说:“最初我认为农民没有文化,从事的只是纯粹的体力劳动。但随着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发现他们有很大的智慧,而且他们心地善良、乐于分享、淳朴憨厚……原来,农民也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通过分享,他们开始正确看待各行各业,探寻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将劳动收获内化于心。
二是在评价中激活,培养职业品质。具身认知强调身体、行为、情境、情感的有机统一。在具身认知评价中,笔者主要从劳动技能、劳动创造、劳动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见表3),发挥自我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劳动职业品质。以青梅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为例,在每一学年起始阶段与劳动周之后,我们的学生都会分别绘制自己的五维素养图,从技能掌握、吃苦耐劳、尊重劳动者、团结合作、创新意识等五个具体维度进行自我评价。五个维度的分数均达到3分以上的学生被评为“精勤劳动少年”,均达到4分以上的学生被评为“博雅劳动少年”,具备竞选班干部的条件,均达到5分以上的学生被评为“卓越劳动少年”。我们还结合学生在校内外的综合表现,由班级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同评选年度“最美劳动模范”,在自我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协同资源,构建职业劳动教育图景
基于职业体验的初中劳动教育,抓住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从讲解说明—校内学习操作—校外项目实践—反思交流,协同校内校外教育资源,让学生经历具身化的实践过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学生能够辩证认识不同职业的价值,尊重不同崗位的劳动者,初步树立了职业意识;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规划未来职业的方向,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劳动的自觉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孟万金教授指出:“基于具身化职业体验的劳动教育,实感、实境、离线具身三个部分作为有机整体,渗透在各个活动环节,中心点在于教师创设劳动情境,生长点在于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在劳动过程中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和完善家长支持系统。我们要充分发掘班级优质资源,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利用家长工作单位、社会实践基地,搭建育人平台,提升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独具个性而又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构建劳动教育的美好图景。
【参考文献】
[1]王飞,徐继存.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2):12-19.
[2]高文.认知学徒制——一种基于情境的有效学习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8,27(5):14-19,25.
[3]殷明,刘电芝.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7):57-65.
[4]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9):45-48.
[5]孟万金.具身德育:纲领、实效、评价——五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德育,2019(6):15-19.
[6]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