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历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要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和有效记忆,就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其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本文以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以提升阅读能力为基础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阅读能力;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6-0084-02
阅读能力是在对文章的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中养成的一种能力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阅读能力中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活用等能力呈现的是一种递进模式,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除遗传因素之外,学习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的高效并不是单纯地指学生在课堂内学到了大量知识,而是追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综合效应。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课前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及课后的预习,阅读都占据着关键地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会围绕教学目标阅读教材、带着疑惑阅读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提升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解决问题,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依赖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1]。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能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解答问题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的资料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在初中历史考试中,阅读量逐渐增大,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答历史习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历史教师如果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甚至采取“题海”战术,既不符合大纲的要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借助阅读能力的培养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以目录开展阅读,完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其实就是历史课堂标题及教材子目录的排列结合。教材目录是历史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展示历史的发展过程,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开展目录式阅读,一方面能避免学生采取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是学习内容的浓缩,同时也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例,将教学目标与目录进行对比,即可发现目录浓缩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①了解秦始皇,知道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②了解秦始皇的暴政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③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④了解“丝绸之路”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⑤了解东汉的建立及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了哪些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⑥了解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对文化的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该单元的目录内容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農民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构建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由此可看出,阅读目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为学生预习、复习、课堂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结合地理开展阅读,理清学习思路
“史地不分家”,是指地理和历史的关系较为密切,二者往往紧密结合,甚至可以合二为一,有些内容根本无法细分出是属于历史还是属于地理[2]。如在历史课本中经常出现地图,且历史地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用空间的方式反映疆域的变化、各个民族的分布、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进程等相关的地理环境和人类历史活动。因此,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地理式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地图,通过综合分析、思考、观察掌握所学的知识。历史地图可以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具来使用,若能恰当使用,可以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这一课要求学生知道战国七雄的分布,并记忆秦、楚、齐、赵、魏、韩、燕的位置。这时教师可出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图,学生在阅读地图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东、南、西、北方位所对应的齐、楚、秦、燕,从北至南依次为赵、魏、韩。此外教师还可融入“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的口诀,不仅能为地图的阅读增添趣味性,还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在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教师可将英国畜牧业、毛纺织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以及圈地运动作为历史背景,要求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英国所处的地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经常是阴雨天气,全年的温差没有明显变化,这种环境下,牧草会大量生长,牛羊的食物多,畜牧业自然也就十分发达……”等资料,能从地理环境角度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学生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史地结合授课的方式,高效地掌握了历史事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以由简到难的问题为导向开展阅读,明确历史事件的发展逻辑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初中历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可实施分层阅读,以此使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历史分层阅读主要是指对相应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进行分阶段的阅读。890392D2-DCA9-4E5C-8B34-F04261CD89E6
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②林则徐采用了什么样的禁烟措施?③有部分人认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你觉得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④请搜集鸦片战争中的英雄故事。
⑤参照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⑥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⑦写一篇名为“我眼中的林则徐”的历史论文。将以上由简到难的问题作为导向,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发展的轨跡[3]。
又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这一单元时,学生需要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秦统一六国的意义,了解到秦巩固统一的方式,以及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同时还要意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展示李白的诗歌《古风》,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然后教师提问:“李白诗句中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谁呢?”以此引出秦王赢政,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要找到“秦灭六国的方法、秦朝建立的时间以及意义、秦朝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等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问题的引导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感知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及方法,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以教学内容及学情为基础,合理选择目录式阅读、地理式阅读等方式,使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完善知识体系,明确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增强学生的史料解读意识,进而为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连晓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以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例[J].学周刊,2018(11).
[2]曾群.提升初中生历史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
科学(教育前沿),2019(5).
[3]杨珺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史料实证教学——来自“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现状调查”的启示[J].高考,
2019(9).
【作者简介】
王丽华(1981~),女,汉族,甘肃康乐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890392D2-DCA9-4E5C-8B34-F04261CD89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