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东 王丽燕
摘要:美已成为人不可缺少的特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成为人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美育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学校音乐教育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初中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育人功能及作用进行剖析,通过创新与完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以音育美、以美育人”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收获感受美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审美教育;育人功能
引言:随着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国家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及道德教育愈发重视,美育教育的感染力与丰富性在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育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当前“大思政”教育背景之下,充分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音乐教育不仅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开展载体,是美育育人传递道德文明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一词是由德文而译,具有美学(审美)教育之意。美育教育关联诸多学科教学,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感染性是美育教育的主要特征。美育虽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同为全国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美育又具备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重要作用。因此,美育教育也逐渐得到国家重视。美育以美学科学理论和规律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为目标,美育教育的独特在于其教导学生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与辨别,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采用情感认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欣赏与创作,从心底对美的事物产生情感及认同,增进学生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美育的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内生动力,以美育提升学生德育发展。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乐理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精神成长也具有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专业的指导性、明确的目的性、详尽的计划性。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层次性,坚持全局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学生对音乐美的欣赏、理解与创作能力。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美育有着密切联系,美育的实施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在学校开展的重要路径。能够从内心深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水平,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通过歌唱、器乐、欣赏、音响、和声、曲式等多种音乐要素,作用于人的内心,激起人的情感,增进人内心的愉悦感受,完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审美功能是音乐最重要的功能,音乐审美是人类几千年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可见,将美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高尚的品德、积极的态度、美好的心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能够使人最终完善高尚的人格品质,而音乐就是人的最高修养,音乐课程不单单是教会人唱一首歌、了解音响与曲式结构,更不是培养建立在某种技能上的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赋予在此过程中的人以独特的感受与能力,培养和谐的人。美育包含了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审美因素,音乐教育又必须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不论是音乐教育还是美育,主体都是培育人,而音乐教育自身又赋予了巨大的美的能量,音乐教育与美育一同培育人。通过美育,发现美并欣赏音乐中的美,通过音乐教育,学习如何感受、欣赏、创造美。
二、推行美育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推行美育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健全发展。美育教育的本体是培养人,由此开展教育活动贯穿于人长足的一生,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育之泉滋润每一株幼苗在此活动中成长,所谓成长不止有人生理、机能方面的逐渐长成,对于人内心世界的生长与心灵世界的愉悦也在此完成。[4]席勒指出:“艺术对人的振奋与鼓舞的力量是源于人的本心,并作用于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形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对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作用,并以一种柔和文雅的形式激发人内生动力,它比真理更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5]。
“美是純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音乐教育在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识别音乐的能力。
三、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遵循的原则
1.坚持学生需求导向原则
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向往、情感的共鸣与归属,对美的品鉴与感知能够反应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力与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实现音乐教学中的美育育人的功能,是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则以学生视角出发,提出坚持以学生需求导向为音乐教学原则。教学要坚持学生导向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真实的反应学生内在所需所求、展现学生所想所得、提升学生所悟所能、理解学生所感所获,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对美育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育人功能。
2.坚持课堂优化创新原则
创新是促进民族进步,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保障。音乐课堂教学想要提升质量、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就要重视创新的作用。这也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能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指导,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方向,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音乐鉴赏与创作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强化美育教育为目标,在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与教学工具等方面统筹兼顾,不断增强学生的美育意识与发现音乐美的能力。
3.坚持多元教学模式原则
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对音乐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将有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坚持教学多样化原则,以此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第一,授课方式要多样化。不同学生的兴趣愛好,学习能力及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授课方式及策略上应实施多元化趣味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针对性。第二,教学内容要多样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强化其音乐学习能力。
四、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的路径
1.采用延伸式教学内容,提升中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使用的音乐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中西方先进的古典音乐作品,教材主要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音乐作品,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生活,多元的地域文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编写教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发现学生对于音乐课堂内容的需求及内心感兴趣的方向,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编写符合学生需求及兴趣的内容为补充,以审美教育为方向,为学生带来灵活生动,丰富的音乐课堂内容,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音乐意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创设音乐课堂情境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音乐是有声有色的诗。音乐的演绎形式就是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特色的媒介。音乐教师要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桎梏,在音乐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形式,以乐融情,以情感美,以美育人,通过音乐演绎的形式,创设独特的,有韵味的音乐情境,将理论教学融入其中,将音乐作品中蕴藏的魅力以及自然美,和谐美,意蕴美,情境美以流畅,生动的形式充分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升华中学生感知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教授学生相关乐理理论,培养学生对音乐认识、欣赏、感受及创新的能力。想要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就要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在原有的音乐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融入相关音乐影像及视频、经典音乐演绎节目等内容,升级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其对于音乐的认知。通过鉴赏、教学、范唱、跟唱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行为力、领悟力及创作力。让学生在音乐的鉴赏与创作中提升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美育育人目的。
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化改革,全国学生思政教育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美育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初中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展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美育教育的本质及价值就是在于提升学生发现、欣赏、感受与创造美,从中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本文通过对学生音乐文化的需求与兴趣方向开展调研,提出采用延伸式教学内容,提升中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创设音乐课堂情境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升华中学生感知与创造美的能力等路径,以此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育人功能及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见《中国音乐教育》1990年第1期
[2]孔子.论语[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03
[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席勒.美育书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1
[5]马克思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作者简介:
一作:孔凡东(1994.12),女,汉族,吉林省双辽市,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通讯作者:王丽燕(1963~),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