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达
摘要:大单元理念下的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意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开展学习,有效地实现习作的交际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以下教学策略:用好教材选文,学习表达;加强多向关联,读写联动;重视学程观照,发展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单元;大单元教学;情境交际;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可见,写作不是单纯的文章制作或自我表达,而是一种基于社会需求的情境交流与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工作需要的书面交际能力,是思维、审美、文化等诸多方面综合素养的体现。
统编教材一改传统的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增加书面表达的内容,走向阅读与表達并重的语文教学。除了普通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训练之外,从三年级开始还独立编排了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
综观统编教材八个习作单元的编排,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凸显了单元的整体性;二是关注习作的过程性指导;三是重视习作与生活的勾连。这既体现了当下写作观念的转变——从机械状态下的写作变为一种有目的、有过程的内驱式行为,也为教师实施以单元整组为基点,以情境、任务为驱动,以发展学生素养为目标指向的大单元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基于大单元理念的习作单元该如何展开教学?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进行探索。
一、研读教材选文,学习表达
习作单元的目标导向有别于一般的阅读单元,指向的是学生某项习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的思路也应从一般指向的阅读转向表达指向的阅读,尤其要发挥好单元内精读课文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后续的习作奠定认知基础和学力支撑。
(一)精准定位,阅读指向表达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太阳》和《松鼠》。其教学目标的定位于以下三个维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联系教材梯度体系,关注单元内部联系。(详见表1)
一方面,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明确指向表达的核心目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即引导学生从习作的角度审视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物介绍清楚的;另一方面,纵观两篇课文,《太阳》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松鼠》则不同,语言活泼,描述生动,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两篇课文的学习都是为单元习作服务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为后续习作做好铺垫。如学习《太阳》时,可以进行迁移练笔,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从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写;学习《松鼠》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了解可以从不同方面来介绍一种事物,分段表述会更加清晰。
(二)深度思考,培养读者意识
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作者的心中一定会有一个潜在的读者,这是其一切表达行为的源头。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写作教学应关注“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深层次的问题,强调读者意识。就本单元而言,学生在介绍一种事物时,也要关注读者的信息,以此来确定写作的思路。如教学《松鼠》,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环节:
1.对比布封的《松鼠》和百科全书中的《松鼠》两篇说明文,说说有什么发现。(语言风格不一样,前者生动,后者平实)
2.选择:你更喜欢读哪一篇说明文?说说理由。(明确:一般来说,布封写的《松鼠》更适合一般读者,特别是学生阅读,百科全书中的《松鼠》更适合有研究需要的人阅读,因此,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
3.出示两篇写年糕的文章,如果要参加“舌尖上的余姚”这个栏目,哪一篇更合适?如果要让人更清晰地了解年糕的特点,哪一篇更合适?
上述环节,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发现:两篇课文同为说明文,但语言风格却不一样。有些人喜欢读布封的《松鼠》,有些人则喜欢读大百科全书中关于松鼠的介绍,进而认识到不同风格的说明文针对的阅读人群是不同的,写说明文要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最后又在迁移实践中内化所学,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为习作打下基础。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选文安排颇为精心,两篇文章虽然统整在同一语文要素之下,但各具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态可供借鉴的选文。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样是想象类的文章,《宇宙的另一边》是作者对其他事物展开想象,而《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把自己想象成其他事物;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同样是写景的文章,《海上日出》是描写一种景物的不同变化,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一篇移步换景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内容、写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拓宽学生习作的视野与思路。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追本溯源,逆向探究作者写作的对象与目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习作的读者意识。
二、加强多向关联,读写联动
大单元理念下的习作单元教学应打破课堂壁垒,引入课外“活水”,拓宽学习的广度;也要统整多方资源,通盘考虑单元内部各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多向联系中走向深度学习,实现读写联动。
(一)群文阅读,在“联”中丰盈认知
教材的选文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说阅读是“输入”,习作是“输出”。那么,写作能力形成的前提则是大量的阅读。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引入更多同质或异质的说明文,如介绍植物的、介绍美食制作流程的,还可以是非连续性说明文本,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在比较中发现表达的规律,逐步形成对于此类文体表达的认知图式。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本单元时,设计了如下的群文阅读环节:
1.在《松鼠》《太阳》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引入4篇说明文。自主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对这6篇文章进行分类?理由是什么?
2.交流:同一类的文章,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或者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