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珍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增长劳动技能获得认知与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理能力,通过家庭劳动、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实践;劳动教育;责任意识
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双手来创造,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实践机会,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劳动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朴素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重视文化课程的当下,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自身劳动技能的培养,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人,而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做热爱劳动的勤快人,树立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那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该如何利用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学生的家庭劳动责任感
韩愈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学生是家庭的一份子,在享受家庭带给自己的便利的同时有责任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水平。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当下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文化课程任务重,对学生的衣食住行照顾得细致周到,使孩子失去了家庭劳动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的有责任感的儿童,就需要父母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自己收拾整理房间,自己洗贴身衣物与鞋袜,提高学生的自理水平。
同时,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利用双休日时间帮着拖拖地、晒晒被子、整理书柜、收拾碗筷,让孩子进行家庭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家务劳动,提高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人付出自己感到快乐的道理。
(二)坚持做好家务活,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在当今社会,全职妈妈很少,一些孩子的父母都需要工作,有的父母的工作还很繁重。作为逐渐长大的自己,有必要为父母分担压力。在父母眼里,自己永远是孩子,是需要照顾的对象,学生要证明自己长大了,就从家务劳动开始。比如学习之余学习扫地,不是只扫自己一个房间,而是屋子里院子里都扫得干干净净,并且把垃圾运到社区垃圾搜集站,便于环卫工人运走。孩子通过家务劳动,养成认真细心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让父母放心把家务活给自己干,在家务劳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懂得为家庭付出是自己的责任。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结合家务劳动实际,谈谈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組织学习交流会,让孩子们进一步提高劳动认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树立为班级服务的思想,增强学生的集体劳动责任感
学校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所,是学生的另外一个家。学生在学校里与同伴相处,和大家一起吃饭,听教师讲课,和同校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游戏,每一个学生是组成学校集体的一份子,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为班级、为学校服务的思想,让他们在各种实践中,增强集体荣誉感。
(一)我是集体的一份子,我们的班规我们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班级约定”。班规是对班级学生的行为约束,是每一位成员应该遵守的常规。小学生自我意识提高,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当家作主的需求,教师要尊重孩子,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让孩子结合学习、文明礼仪、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可行的“班级约定”。班规制定可以由教师提出,大家民主投票决定。这样保证了学生的民主权利,保证了班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也便于日后的操作。对于违反班级规定的学生也应该通过商量、投票等活动,做出合理解答。
(二)积极为班级服务,增强集体荣誉感
有了班规,大家才能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为班级争得更多荣誉。比如在学校“文明班级”评选期间,大家在班长的提醒下,衣着整洁,谈吐有礼,主动向人问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照顾有加,对高年级的学生尊敬有礼。课堂上大家认真听讲,作业细心认真,赢得了科任教师的赞扬,课外篮球场上,班级体育篮球爱好者们积极抛洒汗水,为班级篮球队争荣誉。在学校礼堂里,孩子们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赢得了礼堂管理员的赞扬,在看演出活动中,孩子们不吵吵闹闹,相互提醒,不大声喧哗,使观赏之礼得以在孩子们身上延续。为了班级荣誉,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到校出黑板报。为了班级卫生,值日生们认真的擦玻璃、擦桌子、擦黑板,使得教室干净整洁、亮亮堂堂。不管是环境卫生、文明礼仪,还是课堂学习、竞赛演讲,孩子们用自身行动为班级争荣誉,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劳动责任感
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作为学生有责任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参与交通知识宣传,提醒人们主动戴头盔
从今年9月1号开始,国家提倡骑电动车都要戴头盔,这是为了人们的安全考虑。学生在家里要提醒父母戴头盔骑电动车出行。在学校,教师可以组织社会交通宣传活动,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发放社区关于戴头盔的宣传手册。在交通要道,可以选取优秀学生协助交警进行交通的指挥,疏导人群,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交警的辛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管理,协助社区治理环境污染
社区的楼道、拐角,常常有不法分子随意张贴广告,对于文明城市的创建带来污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协助社区出墙报,进行环境普法宣传,或者通过绘画活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进行普法宣传,提高社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社区人员的指导下清洁楼道、拾捡垃圾、清理绿化带、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买几盆花装饰社区环境,让社区环境越来越美好。
学生通过社区活动,进一步萌发热爱社区、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孩子们对社区环境保护、社区人文特色、社区民间风俗等有更多了解,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为班级积极做事情,用自己的言行为班级争得荣誉。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理解各种职业的艰辛。鼓励学生积极为社区做事,懂得美好生活的建设,人人有责任维护,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约束自身行为,从而提高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2]汪玉伟,孙淑娟.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法治教育[J].天津教育,2020(2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