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的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2021-04-18 00:05王兰香韩文英陈洁琼赵红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伤者心理治疗伤员

王兰香,韩文英,张 颖,陈洁琼,赵红玉,李 念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的工作重心,是提高军队军事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方法。军事训练伤 (Military Training Injury)是指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直接导致的运动系统的急、慢性损伤[1]。而在1999年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布的《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中军事训练伤的诊断标准是不仅在军事训练中出现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并要有医生诊断,停止正常训练1 d以上者为军事训练伤。军事训练伤的性质是基层训练中的一种多发伤,是军事人员(尤其是新兵)的一种职业伤害。军事训练伤可削弱部队的战斗力,直接影响官兵的身心健康,减低军事训练质量。随着我军军事训练伤发生频率不断增高,军事训练伤的研究不断深入,康复治疗得到重视,但关于心理干预的作用及方法的研究,还是相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本研究将从军事训练伤的的流行病特点、心理因素、伤者心理状态、心理干预意义、心理干预现状及未来展望6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特点

军事训练伤具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调查资料表明,解放军的训练伤发生率在30%~40%之间,与外军报道基本一致[2-6]。在发病时间方面,多集中在冬季,一般会出现在基础训练第2~3周和第7~8周两个发病高峰[7-8]。在兵种分布方面,以陆军步兵最高,其次为陆军其他兵种、海军、空军[9-10]。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研究较少,王心等[11]报道为16.1%,较陆军步兵低。在兵龄分布方面,发病率与兵龄呈负相关,新兵第1年训练伤发生率最高,随着训练兵龄增加,军龄延长,发病率逐渐降低[12-14]。在损伤部位方面,以踝、膝、胫骨为多见。在损伤种类方面,关节扭伤、挫伤、擦伤比例较高。在训练科目方面,主要是5公里越野、战术训练和单双杠。有研究发现新兵初始运动能力与训练伤发生呈负相关;单杠成绩好反映了上肢肌肉力量耐力强,上肢骨折发生率减低;100 m跑成绩越好,下肢肌肉力量耐力越强,下肢骨折发生率下降;对2 002名士兵调查后经多因素分析表明认为吸烟影响心肺功能的同时,容易导致军事训练伤;我国部分文献报道吸烟对训练伤无影响[15]。在地域方面,北方寒区部队1~3月份多是骨关节损伤和软组织损伤,11~2月份以腰腿关节痛和冻伤占绝大多数。处于热带地区的部队训练环境中的气温、空气湿度可增加训练伤中的腰腿痛、关节痛发生率。

2 军事训练伤的心理因素

人体生命活动是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个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从而更易导致躯体疾病。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治疗中,身体因素是引起军事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重点集中在身体因素,而容易忽视心理因素[16]。心理适应不良人群在单兵战术训练中更易发生训练伤,如年龄小的新兵,独生子女的战士以及有较大精神压力的战士,,心理因素的出现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肌肉过度紧张,训练伤发生率升高[17]。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发生训练伤类型不同。研究发现情绪非稳定型受训者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情绪稳定型,焦虑、恐怖、躯体僵化为主要危险因子。通过自评症状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试发现,粘液质型气质战士多发生训练伤。焦虑、恐怖及躯体化项目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发生应力性骨折的新兵在成就感、优越感及表现欲方面的得分较低。对2 071名武警战士研究发现粘液型气质战士训练伤高发,而与战士个性、焦虑、抑郁无关。在目前的研究中,已表明心理因素在损伤的发生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8-19]。

3 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心理状态

军事训练伤损伤涉及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调查显示,70%以上的军事训练伤患者在受伤后至康复期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以焦虑、抑郁、恐惧和人际关系敏感为著,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20]。研究发现,发生损伤时,心理一般会经历5个不同的过程:(1)否认,(2)愤怒,(3)协议,(4)抑郁,(5)接受和承认。研究发现运动损伤者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更低的自尊,更容易抑郁和焦虑。军事训练伤患者持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康复效果,同时容易产生害怕反应,害怕再次损伤而不敢回到训练中或尽全力训练,害怕丢失在部队工作岗位中的位置,甚至否认损伤发生。军事训练伤中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军事训练及部队战斗力提升。因此,应该给予每位军事训练伤员进行心理测评,针对性给予心理治疗,从而建立康复自信和缩短康复周期。

4 军事训练伤心理干预意义

在军事训练伤康复过程中,不仅存在身体伤痛,也存在不良应激反应[21-22]。不良应激反应不仅影响个体生理机能恢复,还会对个体的认知及情绪带来严重影响,从而严重影响训练伤的康复[23]。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由损伤引起的心理障碍,加速康复过程[24]。因此,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除身体康复外,同样应把心理康复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心理反应,并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他们积极恢复,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对提高部队官兵抗应激能力,强化康复效果,缩短康复周期,恢复部队作战行动力都会有重要意义。

5 军事训练伤心理干预现状

对军事训练伤者中进行身体治疗是必要的,然而为了促进和提高康复的进程,必须考虑一定的心理因素。研究认为心理干预可能帮助伤员克服损伤引起的潜在心理障碍,并加速康复过程。目前为止,针对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很多,根据影响因素总结出的干预方法也较多,但主要以认知心理行为训练为主[25-30]。在我国,认知心理行为训练也逐渐得以大范围运用,尤其在部队、警察等人员中应用较多[31-32]。在我国部队中主要的心理干预方式有心理理论知识讲座及团体行为训练等[26]。且有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训练可以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对军人的个性、应对方式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均具有积极影响[33-34]。在国外,许多学者根据心理弹性理论,对重点人群进行改变认知、人际支持、情绪调节以及放松等方面的训练,以不断提高其抗应激能力。由于患者对损伤的反应不同,在实际运用中,应综合多种现实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在受伤后第一时间介入,进行分阶段式帮助。

心理干预过程的核心程序可以概括为:心理教育、自我监督、重建认知、行为激活、社会关系和沟通能力、问题的解决、放松训练等[35]。军事训练伤心理干预通常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干预。明确伤员受伤原因、目前心理状态、思维活动、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情绪干预,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伤员心理及身体情况,总结谈话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会谈中按照轻重逐步引导伤员,强化认知行为的正确方法,避免伤员因伤情过度焦虑影响正常生活,引导伤员积极面对治疗;情感支持。家属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部队给予关怀、慰问等,使伤员从心理层面消除心理应激障碍、摆脱负性心理。身心放松训练。在治疗前后,结合听音乐、简单的运动等舒缓的方式,指导伤员学会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健康知识宣教。宣教形式不拘泥,可通过宣传单、视频、新老伤员救治历程分享会等,对治疗的必要性,预后情况进行全面的介绍,帮助伤员树立治疗信心。有研究表明对部队军事训练伤员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可以对预后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32]。

有研究总结提出了两种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策略,一种是教育策略(即谈话),一种是动机性技能。教育策略就是指前期先了解训练伤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问题再进行康复。在与训练伤者沟通时内容可集中在损伤的本质、损伤引起相关的问题、康复计划以及此计划的基本原理等,在互相倾听过程中不断提供反馈,及时处理训练伤者因康复引起的情感困扰。在沟通过程中传达积极的观点和坚持性。训练伤者对于自身损伤的状况应完全知情这一点很重要,因此,心理康复专家可通过提供给训练伤者与损伤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来促进康复。动机性技能: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训练伤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治疗进展缓慢时,康复中的动机性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这样可提高他们治疗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同时心理治疗方法凸显其作用,如放松训练法、表象训练、积极自我谈话、社会支持等方法,都可以保持训练伤者的动机和坚持性,并可以减轻或消除训练伤者的不良情绪。

6 军事训练伤的心理干预展望

由于地理位置、费用、病耻感、治疗师数量限制等多种原因,往往限制了心理治疗的运用和发展,但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心理治疗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化心理治疗,其互动更迅速,平台安全,形式多样,为心理干预治疗提供更优质、方便、有效的路径。有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和情感计算的有效利用均能够使心理治疗效果得以优化[36]。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受到国内外心理治疗领域的关注,将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和仿生技术等集合起来应用于心理治疗,体现独特的沉浸性和交互性特点,让来访者置身一个真实细致的虚拟空间,通过真实的视觉效果、相匹配的声音、动作等切身体会到治疗师的描述,提升治疗效果,逐步发掘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价值。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障碍、强迫症等的辅助治疗[37]。虚拟社会互动研究可以进一步开展,确定薄弱方面,明确治疗方向。此外,情感计算技术也会推动心理治疗的发展,通过制定的系统捕捉来访者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生理状态等信息,然后与背景信号进行匹配,依据匹配程度推断情绪状态,进而针对情绪问题做出有效的干预,为心理治疗与人工智能的整合提供有力支持。这些技术如果能应用到军事训练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将有力加强心理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军事训练伤在发病时间、兵种、兵龄、损伤部位、地域、损伤种类及其他方面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且损伤的发生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训练伤者的心理状态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针对训练伤发生的特点,除去注意必要的身体防护之外,提前心理干预可能会预防损伤发生。在训练伤的康复过程中,通过利用例如放松训练法、表象训练法、积极自我谈话和社会支持等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训练伤者尽快从伤病中恢复,从而更大程度提高部队战斗力。军事训练伤伤员的心理康复,大部分应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应用较少,缺乏客观有效评估及监测技术,需要引入定性和定量的概念,建立常态化的训练伤心理康复机制。未来,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将与心理治疗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康复过程中心理干预的使用率和有效率,更能保证军事训练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康复保健模式落地。

猜你喜欢
伤者心理治疗伤员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帮助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交通肇事发生后伤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